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學生開展汽車檢測與維修實訓。 學校供圖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教師在中車實訓基地向參觀者演示自動駕駛高精地圖生產過程。學校供圖
《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及《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的出臺,標志著省域層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四梁八柱”設計已經完成,產教融合進入具體的體制機制構建及運行體系的完善階段。
現象:產教融合不緊,服務效果不彰
產教融合在具體實施層面,仍存在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暢、產教融合不緊、服務效果不彰等問題。
產教融合“冷熱不均”。表現為企業參與合作不夠,校企合作中,企業接收學生實習或其他合作項目通常成本回收期較長或難以盈利,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針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的“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難以落地操作,已出臺的政策操作復雜,落地效果不強。關鍵領域改革不足,一是混合所有制難以實現,二是產業學院引進生產項目不易,三是改革事項如校企師資互兼互聘推動困難。
產教融合機制創新不足。一是政策互配失衡,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往往以自身職能為出發點,導致政策出現碎片化、零散化、銜接不暢、協同度不足等問題。二是機制運行不靈,在產教融合政策保障方面,學校和企業在合作中缺乏具體可操作的政策細則和制度規范,不能有效保障校企雙方特別是企業方的利益,也缺少針對產教融合成效驗證的第三方評價機制。三是產教融合的利益平衡機制尚不完善,供需主體的利益訴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制約產教融合走向深入。
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的適應性有待提高。在專業設置方面,專業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還有待加強。以湖南省為例,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還不能全面適應區域現代制造業發展的需求。在教育部頒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中,與“新材料”直接相關的專業23個,湖南省僅開設10個“新材料”專業,專業布點數也僅有12個,主要涉及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工程技術、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光伏材料制備技術、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術、金屬材料、材料工程技術及熱處理技術等。“新材料”專業的在校生人數僅為3099人,占在校生總人數的0.55%,遠遠不能滿足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
對策:一機構、三工程、三配套推動產教融合
為落實好《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探索省域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新模式,從組織機構、融合路徑、支持體系三個方面提出構建路徑。
一、建立“產教協同指揮機構”
設立專門的省級產教協同指揮機構,負責協調各相關部門、企業和職業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與溝通。該機構由政府主導,吸納產業、教育、科研等各方代表,共同制定和推動職業教育與現代產業的融合發展戰略,以指導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和人才培養。
二、推動“三工程”建設
一是產教匹配工程。對本省的重點產業開展全面調研,了解產業的發展趨勢、技術創新需求和人才需求,進而確定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重點和專業設置。建立校企合作項目,鼓勵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開展實踐教學、聯合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建設等合作項目。建立企業導師制度。完善細化省域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強化保險機構與相關認證機構的協動。建立產教信息共享制度與平臺,促進產教雙方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實現產教需求的快速匹配。
二是職業院校布局優化工程。以湖南省為例,對標湖南省“一核兩副三帶四區”產業功能區布局和優勢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科學布局職業院校集聚園區、共享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等功能模塊,優化調整專業布點和培養規模。對接全省重點產業園區,支持園區首位產業、首位產品發展,做專做精服務支柱型產業的專業集群,做大做強服務培育型產業的專業集群,構建“一核三區多點”協同發展的專業集群空間布局。一核:長株潭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核心區。重點發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動力、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專業集群。三區:環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職業教育集聚區。統籌區域內職業教育資源,以專業領域為載體,建設一批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專業集群。多點:服務縣域經濟協同發展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立足湖南省50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以市州統籌為主導,以市級職業教育中心為主體,圍繞縣域特色產業和縣域經濟協調發展,大力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專業集群。
三是“產業鏈”工程。“產業鏈”工程以鏈長制為主體,通過充分發揮黨政一把手集聚內外部資源的能力,提升一個區域的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升省域職業教育與現代制造業的融合程度。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由省市領導擔任產業鏈長,明確產業鏈長的職責,指導產業鏈和專業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的發展任務協調、資源整合、協同推進等。促進信息流動和協調,建立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平臺,產業鏈長和相關人員通過平臺共享關鍵信息、數據和經驗,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定期組織協調會議,及時解決區域產教融合中的難題。明確產業鏈長和團隊成員的責任與績效指標,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加強校企合作和技術轉移,優化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有效推動省域職教體系的構建。
三、完善“三配套”體系
一是產教融合型企業優惠政策體系。遴選省市縣三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對這些企業設立減免企業所得稅的政策,如減免土地使用稅、房屋購置稅、車輛購置稅等稅費。設立產教融合型企業發展基金,用于支持產教融合型企業的發展與合作項目,為企業提供財力支持,用于職業教育培訓、實訓基地建設、技術研發等開支。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吸納本地畢業生就業的,給予財政補貼。為產教融合型企業提供技術轉移的補貼政策,支持企業與職業教育機構之間的技術轉移及項目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促進現代制造業高地的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提升。
二是職業院校與產業共建實訓基地政策支持體系。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職業院校與產業共建共享型實訓基地。政府、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建立職業院校與產業共建共享型實訓基地的評估機制,定期對基地進行績效評估。建立激勵機制,對共建實訓基地合作成果顯著、模式創新的單位給予表彰獎勵,激發雙方參與共建的積極性。
三是社會組織助推職業教育扶持體系。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現代職教體系的構建,社會組織提供技術咨詢、人才培訓、職業指導等支持,為職業教育機構與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設立專門的職業教育支持機構,該機構可以提供政策指導、專業咨詢、項目評估等服務,為職業教育機構和學生提供專業化的支持。設立職業教育發展基金,用于支持社會組織參與職業教育的項目和活動。
(作者李忠華系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商務貿易學院院長、教授,劉興恕系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科研處干事。本文系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重點課題“職業教育服務現代制造業高地建設的體制機制創新研究”【XSP2023ZDI009】階段性成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