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進行農產品生態茶用戶畫像分析。
學校聯想云計算專業路由交換課程講解與實訓。孟廣晨 攝
近年來,廣東財貿職業學院黨委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創新“思政第一課”,聚焦高質量黨建引領產教深度融合,加快構筑現代數字商科職業教育體系,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先行示范區和廣東省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數字商業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聚焦高質量黨建引領,著力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教學模式
學校遵循現代職業教育規律,始終立足校政行企合作,堅持邀請政府領導、行業精英、企業高管、鄉村振興示范基層黨組織代表和職業院校學生骨干與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同臺講授“思政第一課”。受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接見的英德市連樟村(連樟村是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黨支部書記陸飛紅,阿里云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張濤,廣東演講學會會長孫朝陽、常務副會長鄭宏彪,清遠市委副書記、市長溫文星,在校期間連續兩屆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銀獎和銅獎的張潤樾等登臺授課,講出民族復興大任洪流中的勵志人生、青年使命、青年擔當、青年作為、青年行動。走心入腦、提神鼓勁的思政大課,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新時代新征程要主動將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始終保持昂揚奮斗的前進姿態,凝聚萬眾一心的強大偉力。學生們紛紛表示,“思政第一課”以生動的形式、榜樣的力量昭示了青年學子應有的模樣。
校企雙主體育人“書記/校長+”“思政第一課”模式實踐表明,有效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強化思政課教育教學,讓“思政第一課”透出濃濃的“職業味兒”,既體現作為類型教育的職業教育規律性,又富于滿足當今高職生認知需求的創新性,更反映緊貼國家重大戰略的時代性,能夠有效引領“思政第一課”改革創新,并為職業院校科學實施“思政第一課”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范本。
聚焦職業教育大有可為,有效開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徑
作為廣東省屬唯一的財經商貿類公辦高職院校,學校前身為創辦于1973年被譽為“財稅黃埔”的廣東省財政學校,商科辦學底蘊深厚,但舉辦高職層次教育僅3年多。如何實現辦學規模與辦學質量快速同步提升,一度成為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工共同思考的一個難題,也是一道事關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課題。
高職教育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產業,唯有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精準對接。學校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聚焦數字商科職教特色,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主動對接行業頭部企業協同創新,與阿里云共建廣東首個數字商業產業學院,服務數字商業產業發展;與供應鏈龍頭企業怡亞通聯合制定供應鏈運營專業國家標準,共建供應鏈金融產業學院;與聯想共建新IT產業學院;與金蝶集團、中聯集團等企業共建智慧財經產業學院等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示范基地。
產業學院建設是一盤大棋,既是學校介入市場的捷徑,也是探索財經商貿類職業教育特色發展道路、培養數字商業領域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不二選擇。產業學院的設立實現“三個對接”,即專業結構對接地方產業結構、專業設置對接企業崗位需求、課程標準對接職業標準,以市場、企業、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學校、專業、課程實施為動力,將教育資源與社會資源有機聯結。未來,產業學院將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形成一批高質量建設成果,推動探索高職院校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新路徑。
職業教育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學校完善產教深度融合機制、創新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推動了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最近,廣東省清遠市建設廣東省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重點項目公布,學校獲得10個項目。
聚焦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創新“政校行企”多元主體參與實踐模式
不久前,在廣東省委教育工委部署和主題教育第二巡回指導組指導下,學校為期兩周的主題教育讀書班結業,自讀書班開辦以來,學校創新“政校行企”多元主體參與主題教育實踐模式,收效明顯。“個人自學+專家輔導+集體集中學習+黨委班子成員領學+中層干部跟學+黨員踐學+調研促學+實踐融學”的多元學習模式,推動學校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走”出濃濃的“職業味兒”。
學校特邀華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廣東省社科院等單位的專家、教授前來作專題輔導報告,報告緊扣黨的二十大精神主線,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為學校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打牢了思想基礎,大家沉浸式學習,努力實現理論武裝的再強化、黨性修養的再錘煉、砥礪奮進的再加油。在將專家“請進來”的同時,學校也派專家“走出去”。廣東省清遠市國資委系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培訓班開班,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學校校長張曉燕從“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做強第一資源,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職業教育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財貿實踐”等方面,為學員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學校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徐海銘在對口幫扶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馬踏鎮黃羌村開展主題教育專題講座,并通過開展“紅色教育+心康輔導”等特色課堂,為鄉村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創新創業、產教融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賦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學校加快構建“與企業共育,打造人才培養新范式”“與行業共贏,打造產教融合新高地”“與園區共榮,打造校地合作新樣板”“與鄉村共興,打造為民辦事新機制”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既持續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又打出好名聲。短短3年多時間,學校在校生人數由第一年招生1400人,到目前擁有1.4萬人,到財貿學院當“財子佳人”成為很多學生的目標和口號。近兩年,在全國數字商業技能大賽、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等多項賽事中,學校學生獲得10余個一等獎。今年4月6日,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公布第二期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立項名單,學校申報的40個項目獲得立項,立項數居全國高職院校第三位。
(作者系廣東財貿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暨南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高職院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理事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