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職院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
瞄準智能制造高端產業精準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這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重大戰略舉措。新職教法開篇就明確,此次修訂是為了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創業,建設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和技能型社會。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的一種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培養生產和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對于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極為重要。作為國家“雙高計劃”A檔建設學校,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新職教法精神,主動策應江蘇制造強省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瞄準智能制造行業發展,通過辦學層次拓展、專業(群)數字化升級、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等途徑,助力技能型社會建設。
瞄準兩個高端
培養本科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新職教法從立法的高度對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進行了進一步明確。2012年,無錫職院圍繞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需求,順應無錫高端裝備制造業從“兩化融合”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大勢,積極落實《關于組織申報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的通知》文件精神,開始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探索。截至目前,學校已與江蘇大學聯合開設物聯網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等6個公辦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1048人,已連續培養7屆本科畢業生,累計1600余人。高職本科畢業生順利畢業,因理論水平高、應用技術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
“十三五”期間,在無錫地區2個智能制造全球“燈塔工廠”和22家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中,有無錫職院2361位畢業生擔任核心技術和管理骨干。連續10年的高職本科培養項目試點,也為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積累了深厚的師資、專業、課程及資源基礎,形成了具有職業本科特點的人才培養目標、思路和具體實踐,對標《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教職成廳〔2021〕1號)要求,學校目前有20個專業已經具備開設要求。
緊貼產業布局
推進專業(群)智能化升級
專業(群)建設是契合地方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增強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無錫職院密切跟蹤區域內產業發展,針對地方產業類型和人才規格需求,實施專業評估及動態調整機制,不斷調整專業布局,科學制定專業設置規劃,及時停辦與產業發展不緊密甚至落后于產業發展的一些專業,做優做強物聯網、裝備制造等傳統的優勢專業,開發契合產業發展的新興專業。
學校主動適應制造強國戰略要求,以主持制定的智能制造領域國家標準和高職專業教學標準為高起點,精準對接關鍵技術領域,重點突出智能制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大技術特征,打造數控技術、物聯網技術等7個專業群為主體的智能制造專業集群,形成“雙標同步、三集統籌”專業集群模式。學校現有物聯網應用技術、數控技術等2個國家“雙高”專業群、2個省級專業群、3個市級專業群,以及國家級重點專業8個、省級重點專業14個,《智能制造專業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成果獲2022年江蘇省教育成果獎特等獎。近年來學校主持建設物聯網應用技術、數控技術等2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榮獲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1項,立項教育部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建成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3門,主編國家規劃教材36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先后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0余項。2021年CCTV-1《新聞聯播》報道了學校建設智能制造專業集群、賦能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深化校企合作
全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新職教法明確,鼓勵職業學校在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技術技能創新平臺、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等方面,與相關行業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建立合作機制。近年來,無錫職院注重加強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牽頭組建全國機械行業智能制造技術職教集團、江蘇省汽車職業教育集團等3個職教集團,與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新大陸、塞納智造等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共建7個產業學院及多元化產教融合平臺,實現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商務電子化“五化融合”。同時實施“訪問工程師制度”,把專業教師輪流“趕”到企業參與工程實踐,提高業務和技術應用能力,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并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破解教學與企業需求脫節難題。
學校還以智能制造優勢資源、特色專業群為基礎,緊貼地方產業發展需要,秉持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思維,加速推動科技項目更多布局到產業上,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學校聚焦數字化制造技術、智能生產數字化系統等研究方向,建成智能制造應用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先進制造技術等3家千萬級研究所。學校注重搭建技術創新與服務平臺和基地,目前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在建的“蘇錫常都市圈工業物聯網公共實訓基地”“無錫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分別入選國家“十四五”教育強國工程和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兩個基地將服務長三角地區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賦能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打造成為區域機電類工匠培育中心、智能制造技術實訓中心、技術創新與服務中心、產業國際合作技能實訓中心,有效促進無錫高職教育與區域產業、社會經濟發展相融合。此外,學校成立了無錫職院梁溪創新與技術轉移中心、無錫市技術交易市場濱湖分中心,到2024年中心擬實現技術交易合同認定資金額累計達200億元,企業、學校和認定中心三方技術交易額不低于1億元,有效助力蘇南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等科技創新核心區建設。
(作者系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