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里,以AIGC和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領域迅猛發展,編程作為鏈接人工智能時代和創新人才的“鑰匙”變得越來越重要,整個青少年編程市場也進入活躍期,如何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編程教育、全面提高科學素質,成為一個面向未來的命題。
近期,以編程為核心的“火星研學課”廣受社會關注,不僅在首屆科學教育博覽會與上海市校外教育展示會上表現亮眼,更是在首屆上海市校外科技教育課程設計大賽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學而思素養小學員向科學教育博覽會嘉賓講解火星知識
據悉,該課程是學而思素養面向7-10歲對科技、編程、天文、航空等科目感興趣的青少年開設的全新科技課程。
學而思素養認為,編程教育最根本的是要立足課程體系,用科技加持的方法教好科技的課程,打造好的平臺和工具,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激發好奇心、培養創造力,實現個性化、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在助力科學教育做加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高科技助力 打造跨學科融合課程
在學而思編程研發團隊看來,傳統的信息技術教育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青少年的實際需求。相比之下,“編程+”的跨學科培養模式更為貼合未來智能社會的發展趨勢。
信息素養教育主要側重于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利用,卻缺乏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而如今信息技術已不是簡單的信息獲取和處理,更涉及到創新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而“編程+”的跨學科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同時結合其他學科知識,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智能社會的多樣化挑戰。
因此“火星研學課”應運而生——2023年學而思素養與騰訊教育達成合作,共同發布火星科考主題的探究式課程。整個課程圍繞科學核心概念進行跨學科整合設計,幫助孩子們在游戲化的教學場景中感受編程樂趣、學習科學知識,點燃科技夢想,進一步助力科技人才的培養。
學而思火星研學課-沉浸式科學考察
學而思素養火星研學課負責人表示:“跨學科融合的編程教育,一方面有助于降低編程教育的學科門檻,將各學科的知識觀念有機應用于編程教育教學過程,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另一方面,跨學科融合教學能使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展開項目式學習和基于問題的學習。”
未來,學而思素養將繼續打造“編程+”模式的跨學科融合課程,深度融合科學、人文、藝術等領域,讓孩子愛上編程學習。同時,加入3D虛擬仿真技術、AR等技術手段,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聯想創造力、創新力和思維變通性,為編程教育行業提供更高水平的課程研發標準,推動青少年編程教育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攜手優質教育資源 激活青少年創造力
在學而思素養的教育理念中,解決實際問題比單純的解題更為重要。這種理念強調的是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對知識的記憶和重復。這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現實世界的情境相結合,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技能。
這一趨勢同樣體現在機器人編程的教學中。在機器人編程課程中,學生不僅學習編程語言和技術操作,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一名8歲的學員在獨立完成了一項機器人項目后,分享了他的靈感:“我要創造出一臺專門滅火的智能機器人,有了它消防員叔叔就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去偵查火情了。”通過這樣的項目,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編程和機械控制的技術知識,更能夠學習到項目管理、團隊合作以及如何針對特定問題進行創新設計的技能。
學而思素養與樂高?教育達成戰略合作
自學而思素養與樂高?教育達成戰略合作后,雙方教研團隊一直保持密切交流與培訓,制訂了未來課程的發展方向與結構,優化了現有的素養機器人課程體系。產品的引入與課程的升級,為孩子們提供更為清晰的學習路徑,構建起更為全面的教學體系。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大膽想象,在玩樂中成長創新,將想象力灌注進學習環境中,創造出專屬自己的機器人編程作品,更好的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喚醒他們的情感參與,從而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目前學而思素養已經有超過20個城市開設了配備樂高教具的機器人課程。未來,雙方還將推出更多與科技、編程相關的素養課程,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共同推動素質教育的持續發展,為青少年開啟更加廣闊的可能性和充滿探索精神的未來。
圍繞國家戰略 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
2020年教育部發布強基計劃,明確提到2020年往后的人才選拔,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其中,與編程相關的領域高達40%。
2022年教育部發布《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確立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等44項競賽活動;新增賽事中,50%為科創競賽。
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
隨著人工智能國家戰略等多項政策出臺,編程正逐漸由興趣課向基礎學科課程轉變,逐步被納入中小學基礎性課程,全國性競賽活動愈發側重科創類競賽。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學而思素養編程業務也逐漸建立起機器人編程、人工智能、算法競賽三大教學體系,通過差異化課程滿足未來不同方向科技人才的培養需求。
機器人編程:學前階段設置大顆粒機器人編程課程,孩子們可以通過積木搭建,結合實物編程機器人,完成思維挑戰,鍛煉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小學階段則設有spike機器人編程課程,教具采用樂高最新的spike基礎科創套裝,結合智能硬件編程,幫助孩子自由實現自己的創意。
人工智能:小學低年齡段課程形態全面升級,推出“火星研學課”。小學高年齡段課程使用了包括學而思自研的WonderLand教學、Python在線、Python-Wonder等多種技術,為孩子創立各種游戲化場景,串聯成主人公的冒險故事,打造知識與趣味融合的應用型課堂。同時,融合社交觀戰和個性化換裝/捏臉功能,使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這種游戲化的學習體驗既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真正實現"激發興趣、學以致用"的目標。
算法體系:通過更科學、更細致的課程劃分,去匹配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學習需求,為他們樹立階段性的學習目標。通過學習和參與各類信息學相關活動,培養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算法設計能力和編程實現能力,成為未來信息領域的專業人才。
從培養興趣到訓練思維,再到培養專業人才,學而思素養的編程課程設計一直默默隨需而變。基于20年的教育沉淀與情懷,學而思素養期待能為中國青少年提供更科學更優質的課程,助力他們在編程課程中激發興趣、學以致用,以自如的心態面對未來的變化,讓他們學會思考,更具靈氣。
2023年FLL機器人賽事參賽學員
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是順應數字時代要求、促進我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的必由之路。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是新時代青少年的必備素養,也是學而思素養長期以來的培養目標。
教育的長遠價值在于培養面向未來的能力。隨著科技飛速發展,孩子們將要面對的未來是截然不同的,學而思素養堅持以終為始,著眼于未來,以準備當下——以創新素養為核心,著力培養科學思維,倡導科學家的愛國與奉獻精神。不囿于“常識”,也不憚于“未知”,和孩子一起,以更積極的姿態迎接更好的未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