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辭夏迎,碩果累累,時光荏苒,留香在心。
在江西省德安縣河東鄉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百畝桑葚林迎來豐收的季節。黑紫色的桑葚掛滿枝頭,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誘人,仿佛是大自然的饋贈。周邊前來采摘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青年們的交談聲、孩童的打鬧聲形成一幅“蔫紅黝紫簇成堆,但摘兒童莫更猜”的美麗畫卷。
近年來,河東鄉堅持以黨建引領,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充分挖掘農文旅融合發展潛力,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從單一農業到村集體經濟提檔升級、鄉村文旅全面起勢、文明風尚蔚然成風。
堅持黨建引領,下好鄉村振興“關鍵棋”。立足“黨建引領、產業帶動、黨員爭先、群眾致富”的工作思路,把基層黨建工作與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融合起來。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新型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重點圍繞心全生態園、大棚早熟藕、果蔬種植基地等產業,安排技術黨員到田間地頭為村民講授葡萄、沃柑、早熟藕、草莓等種植技術,努力做好技術指導、產銷對接等工作,為興產業、促振興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堅持產業融合,牽好鄉村振興“牛鼻子”。堅持以農旅融合為抓手,按照“春摘桑葚、夏采葡萄、秋嘗黃桃、冬啖沃柑”發展格局,打造出“一年四景”,串起一條全年不斷檔的生態農業產業鏈。定期開展“葡萄節”“桑葚節”“豐收節”等生態休閑活動,依托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一粒種子”公園項目,創新“旅游+農業”“旅游+研學”等多業態發展模式,不斷開發果蔬采摘、民俗風情、農耕體驗等沉浸式農文旅項目,重點打造具有河東特色的鄉村休閑游、科普研學游等精品旅游形式,全面開創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以其古樸的韻味和水鄉特有的景致繪畫出一幅獨特的旅游風景畫卷。每年接待游客4萬余人次,惠及農戶500余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贏格局正在形成。
堅持文化賦能,用好鄉村振興“傳家寶”。河東鄉是袁隆平院士的故居,江西首家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坐落在此。近年來,河東鄉不斷挖掘“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內涵,充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以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為載體,多元化開展田園水稻農耕體驗活動,讓游客深切感悟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深意,弘揚隆平精神文化,進一步筑牢鄉村振興之根。
在新一輪發展的機遇期,河東鄉將按照把河東打造成隆平精神傳承地、現代物流示范園、文旅融合樣板區、鄉村振興橋頭堡的總體工作思路,持續唱響“隆平故里·情義德安”文旅品牌,奮力描繪新時代“一河兩岸”河東發展新畫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