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以“深化供給側改革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2024石化產業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聚焦了新形勢下石化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新機遇,與會專家圍繞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和任務,探討如何化解產能結構性矛盾、優化行業投資、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行業提供了高質量發展思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石化行業創新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邁入了由大變強的新發展階段,呈現出4個顯著特征,一是產業規模世界領先,二是節能技術進步不斷加快,三是產業布局和園區化發展取得新進展,四是轉型升級穩步推進。但我國依然存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協同性不強、高端化學品材料供給能力有待提高、綠色安全水平不高、數字化技術的底座支撐不足、全要素效率有待提升等短板。對此,行業要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廣泛凝聚共識和力量,著力解決行業突出問題。行業要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傳統行業要圍繞以科技創新來推動產品在技術、中試平臺、企業、人才等方面持續發力。行業還要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生物化學品和生物材料的發展,并提高行業數字化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曹傳貞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石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石化產業的資源消耗量、能源需求量和碳排放量都較大,因此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的推廣應用,持續降低石化產業的物耗、能耗。行業還要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鏈和供應鏈。石化產業要加快高端化發展步伐,實現質的有效提升,為新時代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支撐。發展新技術能力是石化產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石化產業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始技術顛覆性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前進。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也認為,行業當前面臨著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創新能力不足、綠色低碳提速、現代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體制構建等矛盾。在當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下,行業必須堅定不移地主動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進程,推動我國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的重大跨越。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結合行業發展面臨的矛盾,全行業必須扎扎實實提升自身能力。一是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瞄準新能源、新材料、新環保、新生命科學和高端專用化學品等五大重點領域,集中資源、集中投入、集中力量,力爭取得一批世界領先的重大創新突破。二是大力提升精準投資能力。未來的投資,一定要追求質量,不能再追求數量。三是大力提升存量資產優化能力。行業必須在存量資產的自我優化中,走出一條傳統產業不傳統發展的新路子。四是大力提升鏈式發展的體系構造能力。化肥產業鏈、輪胎行業產業鏈、氯堿產業鏈、行業重大裝備供應鏈四大現代產業鏈、供應鏈要形成互利共贏、方便高效的新型鏈式產供銷結構,創建現代化的生產新模式,使產業鏈、供應鏈的參與單位都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五是大力提升市場開拓和服務能力。以頂級用戶的需求為導向,全力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會上,企業也聚焦高質量發展,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與探索。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俞進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能源企業勇立時代潮頭的必然選擇。當前海洋已成為能源轉型的戰略高地,加快構建“藍色生產力”是我國搶占領先地位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抓手,有助于實現海陸循環、拓展經濟發展領域、增強國家海洋實力。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張方表示,中國中化持續發揮氟硅等綜合優勢,聚焦電子信息、民航、新能源等三大領域,布局一批化工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提升綜合解決方案能力,并圍繞生產實踐聚焦高端應用領域,分享了加快化工新材料補短板的發展思路。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裁劉明輝分享了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郭飚介紹了中控技術在加快提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流程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進程中的新模式、新產品、新技術及新實踐。航天長征化學有限公司分享了航天粉煤氣化新技術創新進展及應用情況。
大會主論壇還發布了2024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與投資方向、2023年度化工新材料創新產品。會議同期還舉行了創新發展、油氣、雙碳發展、石化與煤化工、綠色發展、規劃發展等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