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數字化轉型,成為了重構能源企業核心競爭力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核工院”)始建于1970年,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分項的牽頭單位,圍繞核能技術研發創新和工程建設,整合建立數字化工程所,將核電數字化作為“十四五”專項規劃,從設計源頭牽引核電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早在二十年前,張琳就一頭扎進了數字化浪潮。從三維研發設計中心、數字化工程部到數字化工程所,從IT管理員到數字化工程所所長,她親歷了上海核工院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參與了每一次的組織變革。回憶起上海核工院轉型探索進程中的一幕幕,張琳感慨萬千。
披荊斬棘,引領企業數字化轉型
2003年,上海核工院組建一支年輕技術團隊學習三維設計軟件,當時的IT管理員張琳主動報名。從此開啟了她長達20年的數字化“智慧”之旅,在求新求變的大背景下,上海核工院在數字化轉型道路上披荊斬棘。
都說“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張琳擔任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先進三維工程協同設計系統”課題技術負責人,帶領團隊研究開發以三維設計技術為核心的適用于核電站全壽期的綜合協同設計平臺,全面提升上海核工院設計平臺配置和能力,推動各項業務流程創新。同時,她快速培養出一支同時掌握軟件和工程設計的設計隊伍,使上海核工院設計手段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核電設計方式、計算機輔助設計配置、標準化等各個環節一舉達到國際先進與國內領先水平。
“我深刻認識到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中設計源頭數據的重要性。”作為管理者,張琳統籌兼顧,緊抓數字化設計的質量,自上而下構建統一的數字化協同設計平臺,提升設計效率和質量;加強設計與仿真、制造、采購、建造、調試、運維等環節的溝通,發揮設計數據源頭優勢,為EPCS全周期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撐和服務。
此外,張琳所管理的部門要對核電各大項目中做好數字化平臺的保障和技術支持工作,解決設計人員遇到的所有問題,確保項目進度。張琳要求,部門每位員工遇到的責任范圍內的每個問題都記錄跟蹤直至解決,不拖延,不找借口,不推卸責任,理解對方感受,多換位思考。這種工作模式使她和她的團隊獲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率和口碑。
開拓創新,釋放數據價值
上海核工院吸收合并國核工程,組建核能技術創新與工程建設平臺后,張琳迅速拓展思路,從數字化設計延伸到數字化工程建設能力的提升,帶領團隊建設國內第一個在建核電項目智慧工地,全面運用5G、移動互聯、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打造了智能化“戰地指揮中心”,獲評國家能源局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項目,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五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智慧建筑專題賽一等獎、全國“光華杯”千兆網應用創新大賽二等獎、工信部物聯網示范項目等系列榮譽。
2020年,為了促進公司數字轉型,提升組織數字化工作能力和整體協調能力,上海核工院專門組建了數字化工程所,張琳成為這個部門的掌舵者。
“上海有著濃厚的創新氛圍、高端的人才隊伍、雄厚的產業基礎以及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張琳表示,這些都使上海在數字化轉型中擁有極大的優勢。上海核工院入選上海市首批10家“工賦鏈主”培育企業名單,獲“工賦風云榜”工賦上海2022年度行業引領風云企業、國資委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
在工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中,上海核工院先后參與了標識解析、工業互聯網、兩化融合、DCMM貫標等相關的項目。“我們遇到數據壁壘,出現上下游難貫通、跨單位難協同等問題,制約了數據價值的釋放。”
面對瓶頸問題,張琳從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中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思路。她說,“數據二十條”創造性地提出了資源持有權、加工使用權和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數據產權制度框架,上海核工院正按照該方向探索解決,為進一步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
聚焦數字前沿,賦能巾幗成長
在張琳看來,女性普遍在溝通表達、親和力、執行力方面具有較強優勢,能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擅長營造和諧的團隊氛圍、增強團隊凝聚力,制定貼合實際的詳細實施計劃。
“然而一直以來,數字化信息化領域鮮有女性工作者的身影,尤其是女性領導。”張琳坦言,可以從組織層面多搭建女性數字化工作的平臺,比如女性數字化轉型成果論壇、賽事、榮譽的評比、交流等,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會資源。其次,讓女性積極參與政府和社會組織的數字化轉型項目,為女性在數字化轉型中發揮更大作用創造條件。
擔當作為,巾幗花開別樣紅。此次獲評2023第二屆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巾幗之星”,于張琳而言,更像是一次“重新出發”。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對于上海未來城市數字化轉型,張琳表示,需要政府、企業和市民共同努力,加強數字化轉型宣傳,提升個人數字化素養,制定數據開放共享的標準和政策,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構建安全可信的數字化環境。上海核工院也將進一步發揮需求提出者、創新組織者、技術供給者、市場應用者的作用,夯實基礎保障、豐富數字供給、強化鏈式發展、健全生態體系,實現“因數轉型、用數發展、因數創新”,支撐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和“雙碳”目標的實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