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噴漆、總裝、質檢等一道道工序環環相扣,整個制造流程緊張有序。2月18日,記者走進河北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的捷中鯊魚(滄州)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下稱“捷中飛機公司”)生產線,看到了該公司員工制造鯊魚飛機的場面。因外形酷似鯊魚,這款飛機被命名為“鯊魚”。該公司副總經理鞏建學告訴記者,鯊魚飛機現已進入全面量產階段。
當日是節后復工首日,中捷產業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也很早就來到捷中飛機公司,詢問該公司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的扶持。“鯊魚飛機全面量產后,總的用工需求是60人左右,目前還有20多人的用工缺口”,鞏建學反饋了目前公司在用工方面的迫切需求。“用工是大事,我們馬上把這個情況轉交勞動部門,協助您公司盡快把人招齊”,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這番話給捷中飛機公司吃下了定心丸。
節后開工首日,中捷產業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到鯊魚飛機制造公司調研
“進入量產后,已經接到了來自國內多個飛行俱樂部的訂單,公司上下鼓足了干勁”,鞏建學告訴記者,這款飛機是中國和歐洲16國領導人共同見證的國際合作項目,技術源自運動飛機強國——捷克,它也是中捷友誼的象征。它的機身采用高強度碳纖維和凱夫拉纖維復合材料,并裝有收放式起落架和整機降落傘,具有阻力小、油耗低、安全性高、機動性強等特點。
對于龍年愿景,鞏建學說,今年公司將繼續擴大產能,提升產品質量,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公司將繼續加大創新投入,為未來其他機型的研發生產做好準備。記者從中捷產業園區管委會了解到,近年來,園區發揮區位優勢,落地多個航空項目,以通航制造與產業孵化、飛機維修與服務保障、航空培訓與研學教育等項目為重點,立足京津冀、面向中東歐,在持續發揮飛機制造、通用機場核心資源優勢。這成為園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除了鯊魚飛機,河北海捷現代教學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海捷公司”)也是中捷產業園區轄區內一家有特色的企業。復工首日,海捷公司各生產車間內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表面處理、噴漆、組裝,各個不同生產程序的工位上,百余名工人一絲不茍地忙碌著。他們在趕制一批新的出口訂單,沖刺新年“開門紅”。“經過公司全體員工努力,我們去年的訂單總量增加了20%”,海捷公司副總經理袁景高興地告訴記者。該公司的主打產品包括了大學智慧教室使用的多媒體綠色教學設備、會議會議演講等,根據新的市場需求,該公司還研發出充電柜等新產品,目前已經成為集生產、研發、銷售、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設立在中捷產業園區內,袁景告訴記者,得益于園區政策扶持和區位優勢,該公司產品已銷往美國、捷克、荷蘭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2023年,園區管委會及各相關職能部門在環保、安全生產等多項日常工作上,多方協調,全方位服務,為公司日常運營提供了大量幫助和保駕護航。
中捷產業園區行政審批局企業開辦專區,工作人員協助辦事群眾通過手機申請辦理工商個體設立業務
復工首日,園區內各企業熱火朝天沖刺開門紅。節后復工沒幾天,園區行政審批局收到了轄區內一家教育機構送上的寫有“公正執法高效便捷,創造優良營商環境”的錦旗。該機構負責人表示,在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的提前幫扶下,該機構的消防驗收工作一次性順利通過,“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的幫助和指導很到位,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記者從園區行政審批局獲悉,為做好消防驗收工作,該局主動靠前服務,強化服務意識,專人跟蹤幫辦。同時,進一步簡化材料和流程,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等服務舉措,努力實現“最多跑一次”,最大程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像這樣的主動靠前服務企業,打造優質營商環境,該局已經堅持了好多年,已成為中捷產業園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亮點。
就在節后工作首日,河北省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持續聚焦營商環境,向外界釋放河北重環境、優環境信號的同時,也傳遞出堅持不懈優化營商環境的態度和進一步“要讓企業家們看見機遇”的決心。
中捷產業園區前身是周總理親自命名的中捷友誼農場,因中國與捷克斯洛伐克友誼而得名。園區黨組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杜偉偉告訴記者,在產業布局方面,園區已初步構建起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現代農業、新型建材物流四大主導產業和通用航空、醫衛大健康兩大新興產業的產業格局。未來工作中,園區將繼續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力營造效率更高、品質更好、服務更優的營商宜商“軟環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