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四川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德陽代表團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選舉辦法草案和省政府工作報告。德陽代表團34名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打造“中國裝備科技城”的目標。不久前,德陽發布了《中國裝備科技城建設規劃(2023—2027年)》,提出了建設全球高端裝備制造名城的長遠目標。這座“重裝之都”,正在以“工業強市”,“產業強市”,創造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安居樂業的城市繁榮。
在歷史上,德陽被稱為“重裝之都”,是三線建設的重鎮,多項大國重器在這里誕生,給這座城市奠定了雄厚的工業基礎。1993年,德陽位于中國百強城市之列,穩居西部前十城;2023年,德陽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7%左右,有望站上3000億元臺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8%左右,3年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
三十年的發展,德陽以創新為驅動,高質量發展,打造綠色經濟,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創德陽”:創新要素聚集 轉化成果顯著
近年來,德陽不僅入選國家創新驅動示范市,創新項目更是頻頻落地:旌湖實驗室順利揭牌、清潔高效透平動力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實體化運行、德陽大學科技園開園......
德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光強在2024年德陽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了2023年德陽科技創新方面的整體進展,包括:全年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2個、省級創新平臺23個、獲批立項國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60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8家、高新技術產業營收超1700億元;攻克關鍵核心技術32項......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也是企業的競爭力”,德陽代表團代表、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守軍說,“東方風電機組2004年在德陽誕生,20年里,公司發展經歷了中國風電發展的全過程,我們感覺到,當創新走在前面,企業的發展比較良好,當創新跟不上,企業會陷入低谷,東方風電20年的發展,生動演繹了創新在引領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性。”
2004年,東方風電的老一輩工程師基于產業敏銳性和能源發展趨勢的判斷,提出搞風電,去國外學習引進技術。20年來,東方風電貫徹新發展理念,強調要立足自主可控、自有技術,突破“卡脖子”工程,如今達到95%-100%的技術自主。2023年,東方風電研發了全球最長的碳纖維葉片、全球最大的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評選為當年十大國之重器。
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可能一個短板就會大大影響創新的成效。德陽政府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專班,市領導親自掛帥、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為高層次人才引進給予特殊政策,幫助解決子女教育問題等等。”尹守軍對德陽政府創新支持感受深刻。
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創新發展,德陽也走在了前面。來自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的田曉晶代表提出了關于“落實制造強省,打造國際先進的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建議,她表示:“德陽在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上,已有企業、產業基礎、服務體系、創新能力,如何進一步發揮優勢,為四川省產業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我建議加強川渝協同、成德協同、加強資源配置、通過政府基金引導、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的投入;加強創新協同,如創新聯合體、產業聯盟、創新中心等,促進政產學研資的深度融合。”
氣電比傳統火電減少至少50%的碳排放。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扎根德陽,其研發的國內首臺完全自主產權的50兆瓦燃氣輪機,被國資委兩次評為央企的十大國之重器,這臺機器的研制用了13年,投入100多人員。“50兆瓦這臺機器每小時發電量,夠5000個家庭(以一個家庭一天10度電計算)一天的用電需求。同時東方汽輪機也是國內首個突破大功率百臺燃機制造的企業,1月20日第100臺燃機在德陽發運,為省兩會獻上來自德陽的賀禮。”田曉晶表示。
致力于建設全球“高端裝備科技城”
在此次會議上,德陽市委書記李文清就“加快建設中國裝備科技城”提出了規劃:力爭2024年新增國省級創新平臺20個,轉化重大科技成果30項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營收超1850億元、增長8%以上。
2023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開幕式現場,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正式向德陽授予“中國裝備科技城”稱號。中共德陽市委九屆六次全會,進一步明確中國裝備科技城的建設方向和具體路徑,提出到2027年,中國裝備科技城基本建成,成為全國高端裝備制造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市;2035年,中國裝備科技城全面建成,成為全球高端裝備制造名城和創新驅動發展先進市。
一直以來,德陽多項產業規模位列全國第一:發電設備產量連續十多年世界第一,重型燃氣輪機等15個高端能源裝備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在此基礎上,德陽面向未來,提出了建設全球“高端裝備科技城”的長遠目標,未來可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