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問道企業家交流活動會場圖
12月6日,產業問道企業家交流活動(第四期)在國家圖書館綜合樓“空中四合院”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企業報》集團主辦,《中國企業報》集團主航道秘書處、《中國企業報》集團中企產業發展研究院、中企文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央國企、民企、園區及地方政府駐京辦、商協會、投資機構、科研機構、企業服務機構等60余位嘉賓參加了本次活動。《中國企業報》集團產業問道項目負責人肖威主持活動。
攜手共育 賦能成長
《中國企業報》集團副總裁孫寶靜
《中國企業報》集團副總裁孫寶靜在致辭中表示,作為產業服務平臺,《中國企業報》集團定期舉辦產業問道企業家活動,旨在打造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模式,探索時代產業發展方向,助力企業洞察行業機會。
孫寶靜指出,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地方招商引資競爭加劇,甚至出現“內卷化”現象,招商引資落地變得十分困難。為改變這一困境,《中國企業報》集團產業融媒體與數字化精準招商運營中心一直在謀求創新。其中的一大創新點就是和政府的合作方式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單純的甲乙方合作關系,而是由我們在地方設置精準的招商系統,落地駐場運營團隊,根據地方的主導產業,進行針對性招商,進而改變地方政府的無序招商模式,促成政府與企業間的“雙向奔赴”。
《中國企業報》集團產業問道項目負責人肖威
肖威用“聚集、賦能、發展、創新”八個字概括了舉辦產業問道企業家交流活動的初衷。他強調,希望通過這一開放性的平臺,讓所有參會人員敞開心扉,擴大交流,增進友誼,促進合作,為大家提供各類延伸增值服務。
聚焦行業空間 詳解經營亮點
本次活動中,來自各個行業的企業精英就業務發展、行業趨勢、未來計劃等方面進行了分享與互動。
杭州錦江集團副總經理宋希剛表示,公司創立于1983年,歷經40年的發展,成為主營環保能源、有色金屬、化工新材料,集貿易、金融于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旗下錦江環境已于2016年在新加坡主板上市。2020年,集團總資產超600億元,營收超過780億元。目前,杭州錦江集團產業遍及全國30多個省級行政區,并在新加坡、英屬開曼群島、印尼、越南、印度、巴西等國投資興業,為企業全球化發展戰略奠定了基礎。
西安通用航空科技集團董事長助理郭紅梅
西安通用航空科技集團是一家國內通用航空的領軍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助理郭紅梅介紹,集團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來,充分發揮西安獨特的科技航空技術人才優勢,在董事長陳著元的帶領下,緊跟國家通航發展戰略部署,在通用航空領域全產業鏈上布局,全方位出擊。公司業務范圍涵蓋通用航空規劃設計、無人機制造、通用飛機制造等領域,公司突出抓好通用機場和產業園建設這個龍頭,瞄準航空、金融、智能物聯網等前沿領域,在人才聚集、合同簽約、資產整合上搶得先機,拔得頭籌,已經成為國內通用航空的領軍企業。
中國航天科技教育相關負責人介紹,聯盟是由北京市教委倡導,在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單位的指導下,由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航天相關科研院所、大中小學校、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自愿申請加入的全國性、非盈利性社會組織。旨在開發、整合航天科技教育資源,搭建航天科技教育共享服務平臺,推動中小學科學素質教育發展,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素質教育改革模式與途徑,培養航天后備人才。
北京中安航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公司項目負責人宋靜表示,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程聲、強光、激光探測及系列安防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告的高科技公司。在聲學和光學領域,公司擁有自主研發和生產的技術團隊,具有與國內多家著名學府、科研機構和知名企業合作的基礎,擁有深厚的股東背景和先進的科技設施,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和持續創新動力。
把握機遇 塑造未來
作為賦能手段,無論是孕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還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人工智能都蘊含著巨大的“智慧潛能”。
中企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阿里巴巴原戰略副總裁李俊凌
中企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阿里巴巴原戰略副總裁李俊凌在做《把握住下一波機會-人工智能時代的產業整合》的主題報告中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對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的前景充滿期待。未來的產業整合將要求產業整合方、專業能力/技術引擎、操盤團隊/執行體系、產業專項投資基金、投資人/整合受益方形成五方合力。
李俊凌指出,下一波產業機會將會在金融、科技等環節涌現。其中,科技研發、傳統制造將走向智能智造。在他看來,智能機器人將大規模取代傳統的人力流水線;以生產線為創業單位的重新組織,車間主任將成為企業家主力。
在商貿流通方面,將從競爭生態到充分合作網絡,告別單打獨斗;將用金融科技實現產業整合;產業整合也將帶動金融科技的進步;同時,每個細分領域都會出現產業整合方、參與方、受益方,而資本價值將集中在整合方。
在消費端,品牌將著力打造六要素:極致體驗,普世價值/集體信念,粉絲基礎,圣經故事,傳教士體系,高效的激勵機制。而品牌會員體系,則會帶動保險產業的創新發展。
李俊凌稱,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都還有提升的空間,進一步挖掘新技術潛能,需要圍繞產業融合發展實際,暢通應用過程中的堵點卡點。在此過程中,企業家/創業者應理清發展路徑,明白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
面對面溝通 點對點解難
除了企業家、專家外,本次活動還聚集了產業園區、科研機構代表。
鄒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建設起步于1992年,2003年6月被批準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0年11月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山東省第一個設在縣級的國家級開發區。建區以來,累計引進項目500余個,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8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超過40億美元,現已發展成為高端鋁業、智能紡織、生物醫藥為主導產業,集倉儲、物流、研發、商貿于一體的綜合性開發區,現有規上企業30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3家、上市公司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余家。
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簡稱交流中心)負責人介紹,交流中心于1988年7月獨立建制。2016年7月29日,新的交流中心由中國宇航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天報社、中國宇航學會、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四家集團公司原直屬單位重組整合而成,現為集團所屬二級單位。目前,交流中心將航天新聞傳播主陣地、科技出版發行主渠道、特色文化創意主力軍、人才培育服務主基地和國際科技交流主平臺作為總體定位,主要業務包括黨校教學、新聞傳播、科技交流、圖書出版、人才服務、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等業務板塊。
此外,本次活動還設立了互動環節,政企研三方就企業發展與招商落地等痛點、難點問題進行了“零距離”交流,相關專家也對與會人員的一系列關切進行了答疑解惑。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