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應山東省棗莊市市委市政府邀請,2023年10月15日至17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先生到棗莊市專題調研“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進展情況。常教授在深入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撰寫并及時發了五篇關于棗莊“所見所思”的微信短文,引起諸多方面關注。回到北京后,常教授對微信短文做了補充修訂并合于一體。《棗莊科技》及莫干山研究院曾分三期先載。本報編輯部現一次刊發,以饗讀者。
【第一篇】緣由:為什么是棗莊?
——山東棗莊考察思考之一(總覽篇)
朋友好奇:為什么金秋十月修澤再次赴山東省棗莊市考察?說來,與國務院2022年批復棗莊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有關。
也是緣分:市委領導同志看了我在“全國縣域經濟發展大會”(2023年3月)提出的《打造‘要素聚寶盆’十條建議》(本報月日曾全文發表),引興趣,遂派市科技局有關領導赴京聯系,盛情相邀。
恰好此時,上級要求對棗莊“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作出評估,市里雖有初稿,但需找專家研究。15日上午,到達棗莊站,看到市區諸多“創新示范區”的信息,感受到“創辦”的濃厚氛圍。
圖1 棗莊示范區相關同志接常教授棗莊站合影
國家為何選棗莊作示范區?我分析了該市資料,感到該市在全國地級市中,經濟發展大體居于中等略低水平,發展空間很大,符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要求,有示范價值:
第一,從國內生產總值(GDP)看,2022年,該市2039.04億元,按常住人口382.97萬人簡單計算,人均GDP5.32萬元,比全國人均GDP8.57萬元少3萬余元。
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77萬元,比全國居民人均數3.69萬元要少5000多元。
第三,經濟結構:一二三產業分別為9.5%,39.4%,51.1%,與全國總的格局7.3%、39.9%和52.8%相仿,只是農業稍多一些。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棗莊在國際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嶧城的石榴國際會議開過幾屆),有國際化因素。
棗莊還有三張“王牌”:
第一張,在全市4564平方公里大地上,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全市四區(市)而過,被譽為“江北水鄉”。京杭大運河已列世界遺產名錄,這與“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是否也有瓜葛呢?
第二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臺兒莊大捷”而聞名中外的臺兒莊,價值不應低估。正因“臺兒莊大捷”是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浴血奮戰的標志,臺兒莊成為大陸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我在此看到,這里有座“民族復興樓”,晚上燈火通明。站在中華民族復興和兩岸一家親的角度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否蘊藏著更大的政治內涵呢?
圖2 作者參觀“民族復興樓”
還有一張王牌——共產黨領導的鐵道游擊隊,“扒火車,炸橋梁,打得鬼子魂飛膽喪”,也在國際上久負盛名,即發生在棗莊。
以上種種,可能是國務院批復棗莊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緣由吧?
現今,全市正在按國務院批復精神,著力培育新動能!
【第二篇】石榴:為什么這樣“紅”?
——山東棗莊考察思考之二(嶧城篇)
來此第一天,到橫跨嶧城和薛城兩區的“冠世榴園”(列“吉尼斯世界大全”,嶧城區占10萬畝)。在入口處,見大紅石榴宣傳牌,突出團結、團圓、永不分離的“共同體意識”。
嶧城笫一站,參觀石榴種植園和中國石榴博物館。方知:石榴乃西漢張騫從西域一帶引入中原。此時漢朝宰相匡衡(恰好是棗莊嶧城人),經皇
圖3 參觀嶧城石榴種植園
帝恩準,把石榴苗兒從長安帶到棗莊,“西榴東種”,歷史淵源很深吶。
武則天封石榴為“多子麗人”,并寫下著名詩句:“看朱成碧思紛紛,…開箱驗取石榴裙”。你知道嗎?現代人說的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名言原來出自她的詩句!
嶧城第二站,到“全國聞名的農民”劉遠的石榴種植園,他介紹其接待中央領導的難忘經歷,很不容易。調研得知,他自種石榴樹5畝,又流轉租種本村鄰居5畝。我問“流轉費”多少?他說一共才1300元(有鄰居感情因素吧)。
圖4 調研劉遠石榴栽培基地
劉遠帶我們看擺在他這里的石榴加工產品,琳瑯滿目(但我了解,加工產品非本園生產,而是棗莊其他公司生產)。這引我好奇,順藤摸瓜,到石榴加工產業園看看去。
接著,第三站,到“王老吉石榴+大健康產業園”,了解大健康產業園投資情況。
看到園名,我說:最寶貴的是這個“+”字。石榴+,可以“加”多少啊!天地廣闊!遂溝通天津華旗集團創始人霍洪敏女士電話,探討能否合作制造“石榴+山楂”飲品?
在展示廳,仔細觀看山東美果來公司的系列產品,現場與棗莊市分管科技的副市長張慶偉共商如何做大石榴產業。建議由一產向二產、三產發展,順著石榴產業鏈,也來個“延鏈、補鏈、強鏈”吧。
【第三篇】啟迪:能否“以榴為媒”,促進不同文明的包容與交融?
一一山東棗莊考察思考之三(文明篇)
參觀中國石榴博物館,引發我深層思考:有必要重點挖掘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冠世榴園”內涵,特別是石榴博物館內文物的文明價值。
圖5 參觀棗莊中國石榴博物館
第一次知《圣經》中亞當與夏娃偷吃的“禁果”,不是蘋果(apple),而是石榴(pomegranate)。英語中的石榴(pomegranate),聽發音,pomegr似乎與“帕米爾”有關!
原來是張騫通西域帶回來的石榴,源于“帕米爾”附近的古波斯及阿富汗一帶。這里屬“伊斯蘭文明”地帶。難怪現在波斯地毯上有石榴圖案呢。而且,更重要的是,“石榴”載入伊斯蘭教的經典《可蘭經》(又稱《古蘭經》)。
無獨有偶。地處中東的猶太人,其定制的“以色列”錢幣上,圖案也是石榴。一個伊斯蘭教,一個猶太教,都有“石榴情結”。然而,為什么近日“以巴戰火再度紛飛”?
回到中國:你見過元代大戲曲家關漢卿這個《俏冤家》散曲嗎?最后三字是“石榴花”…很有意思。
修澤不由聯想:既然多種文明如此交集、重合——都愛石榴,可否以“榴為媒”,作作這篇不同文明包容、交融的大文章,好嗎?
建議把不同文明包容、交融納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內容——我們中國需要,當今世界更需要。建議按拙作《包容性改革論》的思維,而不是按亨廷頓《文明沖突論》的思維,推進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2013年經科出版的個人專著《包容性改革論》,可供參考)。
圖6 探討“以榴為媒”促文明交融
【第四篇】城鄉:產業如何“創新”?鄉村如何“振興”?
——山東棗莊考察思考之四(薛城篇)
(一)產業創新靠啥?一靠制度,二靠技術,根本在“人”
參觀著名民營企業——健袖生物醫藥公司,老總蘇德偉,原是國有礦局員工,毅然從原體制“突圍”。敢為人先,不愧叫“健袖”——健康產業“新領秀”。
他詳細向我介紹其如何瞄準歐美,如何與廣藥集團合作,創新技術和產品,事跡感人。
圖7 調研棗莊健袖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交流中,我舉“雙拳”示意:一拳是制度創新,一拳是技術創新,“似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任何企業創新示范,少一不可。關鍵在于:欲真正實施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必須要有“創新型企業家”帶領(見拙著《現代企業創新論》天津人民,94年版)。
(二)鄉村振興:要素重組,農民作主
與鄉村干部共商:如何在落實國務院批復、推進鄉村振興”中,把農村真正辦成“要素聚寶盆”(常修澤,在全國縣域大會提“十條建議”總題目),特別是農村“三塊地”(集體建設用地,農地,宅基地)如何改革搞活?
到周營鎮鞏湖村,看新型市場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此社特產薄皮辣椒。我指著“地”講,威廉.配第的名句:“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
借此機會,現場與鄉親們探討土地流轉。我談,鄉村要振興,人、地、金等都需“要素重組”,但問題是誰做主?我說:“要素重組,農民作主”。
調研周營鎮農民專業合作社
強調“要素重組,農民作主”
到沙溝鎮,參觀“十里灣研習社”。一個鄉村成立“研習社”,本身就是新聞。
啟示1:在新形勢面前,大家都要研習——研究、學習。不僅要教育農民,“重要的問題在于教育干部”。
啟示2:在農村經濟中,要設法“全要素”地挖掘鄉村各種資源,這里潛力很大,要有新思路。例如,“農村宅基地資源”如何挖掘?中國多少荒廢宅基地啊?能否從實際出發,敢為人先?像當年小崗村那樣。這要真的“研習”。
啟示3:在沙溝鎮的張莊村,看到農民辦的多家電商,其中一家名為“車轱轆電商”,既洋氣,又土氣,好。不禁感慨:數字革命浪潮涌來,它將以前所未有之力,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呼喚中國農村產生千千萬萬個“車轱轆電商”!
【第五篇】高潮:大捷臺兒莊,何日再輝煌?
——山東棗莊市考察思考之五(臺兒莊篇)
棗莊考察最后一站,到達中外聞名的臺兒莊區。
重點考察臺兒莊區馬蘭屯鎮的這個被稱為“統分一體”的“按揭農業”實驗(以按揭方式引入金融資源),與項目負責人及投資者之一高洪強總經理交流。
此為示范區重點實驗項目:以區屬山東良安農發集團與民企壽光綠之源農業集團共同出資組建“運豐良蔬公司”,主導建設,第一期已經建成高標準1000畝。
我進大棚,實地觀察農作物長勢,一片蔥綠。在此與鄉村干部討論:這種集團流轉+“眾包農戶”即“返購返租”的新模式,叫什么好?雖類似“統分結合”,但與1978年小崗村那樣的“統分結合”樣式相比,我講三點不同。
常修澤教授在臺兒莊區運豐園區談三點創新
有哪三個不同?我簡略說:
一是主體不同:原來“統”的主體是村集體,現在“統”的主體是企業集團;原來“分”的主體是本村承包戶,現在“分”的主體是“返租返購”的農業勞動者(不是原承包農戶)。
二是客體不同:原來的“地”是農民自家“包產到戶”的地,現在是集團流轉后,農民再“返購返租”的地(與原來的承包地已經脫鉤)。
三是市場格局不同:原來是計劃經濟體制,實行“統購統銷”,即使有一點點市場因素,也是小小集市而已;現在是大市場,更重要的是,我講的大市場,不僅僅是前四十年重點發展的商品市場,還要瞄準未來四十年重點培育的要素產權市場(包括土地市場,資本市場,人本要素市場等)。
回顧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革史:毛澤東搞土改,講一權——“土地所有權”分給農民;鄧小平搞土改,講兩權——土地集體所有權與農戶承包權;習近平搞土改,講三權——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承包權的經營權(可以流轉)。
臺兒莊區的實踐,回答了中國第三次土地變革——土地經營權流轉后,下一步如何再流轉、再創新的問題。誰設計的?農民。很有啟發。
土地“返購返租”涉及產權“多權能”,我的專著《廣義產權論》一書副標題為:“廣領域、多權能產權制度研究”,既包括橫向“廣領域”,又包括縱向“多權能”。如市里下一步打算在產權體系上作文章,可供參考(常修澤:《廣義產權論》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考察農業實驗后,到“臺兒莊大戰”遺址參觀,向當年三萬多名為國捐軀的將士表示敬意。
參觀臺兒莊大戰遺址
當晚,住在臺兒莊古運河邊的“山西會館”,可以設想,當年臺兒莊作為水路碼頭,竟有“山西會館”,足見商賈云集,何等繁華。
離開臺兒莊前,與市、區相關干部王真英、李沖和馬伊娜等合影留念。至此棗莊考察圓滿結束。17日中午由徐州機場前往成都參會。
(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