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市搶抓“雙碳”機遇,立足貴州省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22—2030年)“一區兩核”產業布局,依托磷、錳資源和現有產業基礎,瞄準“風口”產業強招商,引進上下游企業60余家,全力打造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新篇章。
促發展 以必成心態抓招引
今年4月,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與深圳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建設錳基鈉離子電池材料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分兩期實施。
該項目一期建成后年產值可達6億元;二期全面建成10萬噸級錳基鈉離子電池材料生產線并投產滿一年后,年產值可達40億元。
“我們主要通過制定目標企業對接洽談表、建立六大主導產業招商三清單等方式,全力開展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產業招商工作。”銅仁市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南告訴記者。
招商引資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截至目前,銅仁先后引進了中偉、廣東凱金、嘉尚等新型功能材料企業60余家,優化“一核兩區”規劃布局得到有效落實。
“目前銅仁已初步形成鎳鈷錳資源穩定供應—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鋰電池組制造—廢舊鋰電池梯級利用以及廢舊資源回收利用于一體的產業鏈集群體系。”肖南說。
目前,大龍開發區企業生產的高純硫酸錳市場份額全國占比85%,鋰離子動力電池負極用石墨市場份額全國占比15%,三元前驅體市場份額全國占比28%,貴州省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的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肖南表示,銅仁市將繼續以建設全省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為目標,立足中偉、匯成、格瑞特等已有龍頭企業,全力推進電池級硫酸錳、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錳、錳酸鋰、碳酸鋰、三元前驅體等正極材料及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招商,引進一批資本雄厚、技術先進、市場廣闊的優強企業。
搶進度 以超常狀態抓落實
10月16日,為方能源貴州大龍年產10萬噸錳基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開工暨貴州大龍年產20GWh鈉電池電芯項目簽約儀式在銅仁舉行。
當下,銅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建設項目如火如荼:貴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年處理5萬噸廢舊動力鋰電池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有序作業,為全力沖刺項目收尾工作;年產25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全體施工人員奮戰在項目一線,全速推進項目建設進程。
…………
新建項目要一馬當先,在建項目要快馬加鞭,收尾項目要馬不停蹄。銅仁正鉚足勁加油干,以項目建設增添發展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非常感謝相關部門對在銅投資企業的高度重視。”深圳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興懷表示,下一步,為方能源將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完成項目的建設,力爭項目早投產、早滿產、早見效,為打造“電動貴州”名片作出積極貢獻。
“今年新能源及電池類產業項目在建項目16個,總投資186.76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8個。”肖南介紹,銅仁市相關部門制定了《與招商引資目標企業對接洽談表》,將目標企業按照產業類別和輕重緩急,重點跟蹤對接,定期督促調度,形成從洽談、簽約、落地及服務全過程的閉環管理體系。
堅決把在建項目扛在肩上、把新建項目抓在手上、把招商引資項目放在心上,銅仁市勇當貴州工業發展排頭兵。該市全力以赴加快推進招商引資成功落戶的一批新型功能材料企業項目建設,全面落實“管產業就要抓招商”和“管行業、管資源、管審批就要參與招商、服務招商、保障招商”工作要求,目前已圍繞目標企業制定洽談表220份。
強支撐 以決戰姿態抓服務
“項目得以有序推進,離不開大龍開發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服務保障。”星茂新材料總經理楊志明表示,園區成立推進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組建項目謀劃專班,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可靠、優質的服務。
“2023年我市舉全市之力優化營商環境,明確營商環境為頭號任務、一把手工程,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點線面結合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肖南說。
以“點”為突破口,壘土成塔。全面優化指標點,圍繞指標“三減一降兩提升”持續發力;全力整治頑疾點,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領域突出矛盾和重點問題排查化解的通知》,按照“一案一檔”模式,開展信訪案件調查化解;全局謀劃創新點,刀刃向內、自我革新,致力優化提升。
以“線”為穩定式,固本強基。以系統為線壓實優化,建立“誰牽頭、誰負責,誰責任、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各級指標牽頭部門切實負牽頭職責;以責任為線敦促落實,出臺《銅仁市營商環境建設指標“責任鏈”清單制度》;以法治為線鞏固根本,探索建設銅仁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大突破、政務服務水平大提升。
以“面”為全覆蓋,落成大廈。在政府層面強勢推行一把手工程,領導帶頭抓“優環境”工程,推動產業大招商和優化營商環境實現突破;在企業層面用心用情抓好滿意度,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領域突出矛盾和重點問題排查化解的通知》,對全市涉企矛盾問題建立臺賬,閉環管理;在社會層面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印發《深化“貴人服務·一視銅仁”品牌創建若干工作措施》,豐富“貴人服務·一視銅仁”品牌宣傳載體。(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蔓毓 馮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