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和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主辦、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支持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Re:Think 2023可持續發展創新周(SDG InnoWeek)在成都高新區開幕。
本次創新周以“即刻行動”為主題,匯聚了來自政府、國際組織、學術機構、社創組織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者們,共同探討如何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中期節點,為全人類和地球創造繼續邁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行動。
據了解,此次創新周線下活動為期8天,除了當日舉辦的開幕式暨可持續發展創新周啟動儀式,后續還將迎來INSPIRO可持續消費創意秀、Re:Think可持續未來式和閉幕式觀影等多場互動體驗活動。
可持續生活方式城市地圖發布
開幕式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喬展(James George)在歡迎致辭中表示,“今年是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中間時點,但世界正面臨著多重危機,只有12%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正在取得進展。我們必須立刻采取緊急行動,這也是本次Re:Think可持續發展目標創新周的重要意義。”
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張翼談到,“我們衷心希望為大家提供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開放平臺,邀請更多創新企業和個人加入到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中來,與社會各界共商、共創、共享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解決方案與務實成果。”
借此次活動契機,成都高新區在活動現場對2023年區域國際化指數研究思路和方法、預期目標等進行分析解讀。去年12月,成都高新區發布了《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際化指數(2022)》,該指數顯示,成都高新區2021年國際化指數較2018年增長了49%。據統計,2022年,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4660億元,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新增企業28102戶,新增注冊資本總額2707.9億元。現有數據及前期調查顯示,成都高新區穩步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外貿實力穩步增強,交流合作不斷深化,自貿區建設如火如荼,改革成果不斷涌現,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創新周主題為‘即刻行動’,在進一步宣傳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同時,也向全球展示成都高新區在可持續發展、雙碳轉型方面取得的經驗成果,激發更多企業、社區、學校、公眾等群體參與到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中。”
當天,《2023年度成都可持續生活方式城市地圖》同步發布。該地圖覆蓋成都各區(市)縣,從舊物循環、文化傳承、生態保護、關懷特殊群體、在地社區激活等角度出發,涵蓋二手寄賣商店、菜市場、家庭農場等特色點位,為公眾提供具有成都特色的可持續生活方式指引。
隨后舉行的“ReThink & ReShape循環重塑未來”圓桌環節則聚焦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主題,邀請了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英國)北京代表處代表、中國農業大學專家以及來自迪卡儂、達能、中糧可口可樂、INDEED Innovation等企業可持續部門負責人就“可持續消費如何塑造可持續未來”進行了深度探討。
持續探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路徑
記者了解到,創新周活動期間,將在成都高新區港匯天地上演INSPIRO 可持續消費創意秀,通過創意走秀、產品路演和靈感之夜三項創新活動,為可持續設計品牌與消費者打造一個展示與溝通的平臺,將可持續理念轉化為實踐,共同探索經濟循環轉型的新路徑,并推動大眾在生活方式和消費選擇上做出積極改變。
此外,作為本屆創新周規模最大的子活動,Re:Think可持續未來式將在成都的時尚潮流地標成都高新區交子大道舉行。活動以倡導城市友好、持久慢速、物盡其用、價值向善等可持續的生活理念為主題,面向對可持續發展感興趣的公眾,在交子商圈開展包括達人演講、可持續市集、快閃展覽、天府雙塔燈光秀等在內的系列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活動期間還將發布交子商圈City Walk首發線路,由四川省建筑設計院的建筑專家帶領公眾開啟交子大道散步盲盒,以游覽講解模式讓大家深度體驗城市更新相關的歷史、人文和景觀。
作為發起《國家高新區“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宣言》的12家高新區之一,成都高新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注重低碳產業導向,培育科技型產業生態,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等為代表的低碳業態,持續探索綠色低碳發展,在推廣節能技術應用、推動工業園區生態化發展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近年來,SPARK Lab已達成多項可持續發展創新成果。目前已成立顧問委員會,發布《成都高新區碳中和服務業樞紐策略研究》等多項研究報告,為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開展40余場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培訓;打造INSPIRO可持續發展青年創業者網絡,舉辦多場Re:Think年度旗艦系列會議,并在中國-歐洲中心打造了占地約2000平方米的SPARK零碳未來創新空間,介紹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全球氣候行動、中國的“雙碳”政策、成都高新區的“雙碳”行動等內容。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依托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項目的全球網絡資源優勢,達成更多可持續發展創新成果,并結合區內重點產業,積極探索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路徑,加快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