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以“推動民用飛機運行支持技術發展”為主題,第六屆民用飛機運行支持技術國際論壇召開,來自全國航空產業的近百名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齊聚成都雙流。
民航局總工程師、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殷時軍在現場表示,進入“十四五”,國家將進一步加大對國產民用飛機的投入,運行支持業務作為國產民用航空發展的重要支柱,貫穿航空器全壽命周期。
在此背景下,飛機“運行支持”逐漸從專業領域走入大眾視野。那么,背后蘊藏著一個怎樣的產業鏈?為何能吸引全國航空產業鏈重點企業齊聚雙流?
“需求方跟產業鏈的供應方匯聚一堂,可以創造很多商機和機會。”中國商飛客服科技委副主任王震威認為,飛機制造企業、飛機維修企業、航空公司、航空高等院校等企業和專家齊聚,將有助于雙流航空產業的建圈強鏈,進一步推動成都民航高質量發展。
重點航空產業鏈企業代表都來了
什么是民用飛機的“運行支持”?中國民航大學教授賈寶惠在現場說,民用飛機運行支持的業務領域包括客戶培訓、技術出版物、維修支援、航材支援、運行支援、商務管理,為飛機的設計、制造和持續改進提供要求和反饋,貫穿于飛機的全壽命周期。
也就是說,在“運行支持”體系中,飛機制造商、航空公司、飛機維修公司、航材制造商等,形成一個高度聚集且相互推動的產業生態。
2023年是國產大飛機C919進入國內市場、ARJ21支線飛機進入海外市場的第一年,是大飛機加快產業化進程和自主可控進程的關鍵年。殷時軍表示,在民航局等相關部委的推動下,制造商已經建立了標準的國產民機運行支持體系,拉動了產業鏈的發展,構建了協同產業生態。
“運行支持這個概念的出現并不長。”中國商飛客服科技委副主任王震威以航空維修企業為例,雖然飛機維修企業在全國各地持續發展壯大,但不成系統體系,現在這些維修企業全部聚集一起,形成了運行支持體系的重要一環。
在此背景下,近百名“運行支持”產業鏈企業代表和專家齊聚雙流。這不僅是一次行業性的專業研討會議,更是一次全國航空產業企業“組團”通力合作,謀求更大發展的活動。
雙流的航空產業未來機遇在哪兒?
這不是雙流第一次舉辦航空業專業度極高的學術交流會議。2020年,第四屆民用飛機運行支持技術國際論壇在雙流舉辦。同時,本月初,第27屆民航飛機航線維修暨航材互援年會也選址雙流舉辦。
這些專業度極高、針對性極強的行業性會議,吸引了全國的行業精英齊聚雙流。這能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什么?
“我們以后來雙流來布局產業,完全有這個可能性。”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商務部總經理呂偉告訴記者,放眼全國,雙流是發展機場臨空區域經濟的個中翹楚。以本次活動為平臺,上百家航空產業企業齊聚雙流,有助于雙流航空產業的建圈強鏈。
呂偉認為,近年來,ARJ21飛機的交付量逐年攀升,C919即將投入商業載客運營,CR929研制成果喜人,我國民機產業正進入加速的騰飛期。雙流可以抓住機遇布局更多飛機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加大零部件國產化率。
“一旦有了飛機的機體大修廠,未來一定會有相應的零部件的修理廠會落戶到附近。”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航空數字化應用委員會主任李唐認為,飛機精益化維修,對零部件的保障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廠家距離很遠,就不可能快速將維修零部件送到維修場地。所以,集群化產業發展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目前雙流的航空維修產業集群化已經初具規模。”李唐表示,雙流有空客、中商飛這樣的鏈主企業,還有適航審定中心等功能性平臺,未來將逐步引聚更多零部件制造企業,形成更大的集群效益。
雙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產業生態圈
在活動現場,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雙流片區)進行了面對面推介,為現場企業和專家介紹了雙流航空產業的最新發展情況,期待碰撞出新的商機。
“我第一次來雙流是2005年,那時候我們的機庫很小,寬體機經常機尾露在外面,很多維修工作都在外場進行……”李唐見證了雙流航空維修產業的發展。如今,Ameco成都分公司在雙流的大型機庫陸續投產,周邊的配套企業陸續建立,航空維修保障能力逐步加強。
目前,雙流已聚集航空維修企業20家,區域內的中國商飛國產民機維修基地、Ameco成都分公司、川維、四川國際等維修企業能力突出、設施完善,具備承接項目整機維修、發動機維修、部附件維護維修、掛簽及客改貨等能力,正逐步形成全國第三極產業地標。
雙流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雙流區“121”城市功能體系,雙流做強國際航空門戶樞紐的目標是到2027年,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全貨運航線超30條、貨郵吞吐量超100萬噸,航空核心產業規模超過2000億元。下一步,雙流將主動融入全球航空產業鏈分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產業生態圈。
“雙流的航空產業前景很大。”李唐認為,隨著國產民機的不斷發展,國產飛機部附件制造業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的主制造商,中國商飛在雙流有大飛機示范產業園。龐大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必將跟隨鏈主的布局,在雙流進行相應布局,助力雙流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