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的“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共建協議簽署暨揭牌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

儀式上,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框架協議,“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正式揭牌。

“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同時啟用,標志著聯合國“海洋十年”協作中心在中國正式落地,步入實質化運行,中國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步入新階段。

開幕式后,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山東省副省長范波、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等領導嘉賓參觀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考察了國際涉海商協會聯盟秘書處。

據了解,聯盟依托東亞海洋合作平臺,作為“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經貿板塊開展業務,通過整合國際優質涉海商協會資源,致力于開展海洋產業國際合作交流,是助力構建藍色伙伴關系的重要實踐。聯盟集聚跨文化、跨領域、跨地域國際涉海產業,著力深化與東北亞地區國家的合作,拓展與北太平洋和北極國家合作,兼顧與東盟國家的合作,打造涉海國際組織集聚平臺。

通力打造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新平臺 2022年,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和國際機構共同申辦的“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獲批,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聯合國在全球范圍內首批批復的5個“海洋十年”協作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獲批的協作中心,亞洲唯一一個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西海岸新區因此成為我國首個深度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
作為該協作中心的承接地,青島西海岸新區積極參與打造更具國際視野、更具專業性的國際合作平臺。在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和青島市人民政府的共同推動下,三方共建的“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簡稱“國際合作中心”)正式落戶,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青島西海岸新區管理委員會牽頭,聯合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共同打造具有綜合性、創新性、引領性的海洋國際合作平臺,積極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相關任務,推動在海洋科技創新、藍色經濟發展、生態保護修復、海洋政策研究、海洋產業發展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為全球海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國際合作中心的成立是加快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對提升我國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引領力、話語權,深度整合區域創新資源、實現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共建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合作中心將以更大力度參與“海洋十年”行動,落實“海洋十年”中國委員會工作安排,協調實施《“海洋十年”中國行動框架》有關項目和活動,為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提供服務支撐。根據協議,三方將從政策、資源、機制等方面共同打造具有新型研發機構性質的合作中心,從國際化運作、常態化運營、市場化發展角度創新體制機制,建立集科技研發、海洋智庫、經貿推廣協作于一體的國際合作平臺。
賦能海洋強省與現代海洋城市建設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也是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關鍵領域。作為海洋資源大省,建設海洋強省是山東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2022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海洋強省建設行動計劃》,吹響了新一輪海洋強省建設的號角。青島是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的提出地,在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青島將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作為全市打造“六個城市”目標任務的重要一極。作為山東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青島市高質量發展的龍頭,承擔著“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國家使命的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全省和全市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地。
聚焦科技興海、產業強海、向海開放、生態養海、統籌陸海,青島西海岸新區全面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自2014年批復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1%,總量占青島市40%、山東省10%、全國1.8%,綜合實力位居國家級新區前三強,成為黃河流域經濟出海口的門戶樞紐。

依托區位優勢、產業基礎,青島西海岸新區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速創新,在海洋科技創新力、產業競爭力、生態保護力、開放合作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顯著優勢。截至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集聚國家級涉海創新平臺12個、海洋人才7.1萬;建成全球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和海洋基因庫,獲批建設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高端海工裝備產品遍布全球;入選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靈山灣獲評全國美麗海灣,靈山島成為全國首個“負碳海島”;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第五。新區經略海洋實踐案例得到國家層面宣傳推廣,在經略海洋方面走在全國第一梯隊前列。

海洋國際合作是經略海洋的應有之義,此次落戶的“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為新區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嶄新平臺。立足國家使命和省市海洋發展目標,突出國際合作和對外開放兩大功能,青島西海岸新區將在中心運行、資源鏈接、政策扶持等方面進行全方位保障,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加快全球校政企、人財物等全要素的融合聯動,合力打造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新平臺,帶動區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山東海洋強省與青島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持續賦能。
據了解,“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正式運營后,將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現代海洋產業培育、海洋生態合作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國際海洋事務交流五大平臺作用,組織研究現代海洋城市的戰略、政策、路徑和舉措,開展海洋經濟融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和RCEP等重要區域合作機制的路徑探索,為地方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和政策建議;推動國際合作共建海洋產業園,實施藍色經濟合作示范項目,探索建立以海洋高端智能設備裝備、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洋三產融合等為主導的海洋產業集聚區;加快推進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等高能級平臺建設,加速源頭創新資源集聚和高效利用,不斷增強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能力,促進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為青島引領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提供條件。
擴大“中國貢獻”全球海洋發展影響力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是新時代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搶抓聯合國“海洋十年”發展契機,“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將深化推動與各國海洋領域的務實合作,拓展國際海洋合作空間。
在為“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提供服務支撐、賦能區域發展的同時,“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將聚集全球海洋觀測伙伴關系(POGO)區域辦公室、中國—PEMSEA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海洋動力學和氣候培訓與研究區域中心(ODC中心)等國際組織和平臺,推動雙多邊海洋領域合作,組織開展海洋領域能力建設和國際培訓,深層次、寬領域提升我國參與全球和區域海洋治理能力,加快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
永久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是國家“一帶一路”規劃建設的優先推進項目,自2016年正式啟動,青島西海岸新區以論壇展會為紐帶,不斷促進東亞乃至國際間海洋交流合作,連續成功舉辦六屆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和東亞海洋博覽會,累計發布26個重量級報告(指數),成立5個國際聯盟和3個協調機構,平臺國際影響力和論壇美譽度不斷提升,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海洋論壇和知名海洋展會品牌。
聚焦東盟與中、日、韓(10+3),“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將持續推進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高質量建設,加強平臺的實體化、專業化、特色化和國際化運作,積極構建藍色伙伴關系,定期舉辦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及東亞海洋博覽會等系列配套活動,組織研究并發布高質量的政策報告和公共服務產品,不斷提升東亞海洋合作平臺的國際影響力和區域輻射力。除此之外,“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還將通過深化推進海洋科技創新、藍色經濟發展、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解決方案、治理工具和高質量公共服務產品,為全球海洋科技進步和多維度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編輯/趙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