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在《村居苦寒》中寫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說的是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連五天大雪紛飛。竹子柏樹都被凍死,何況那缺衣的農民。遍觀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戶小家貧。寒風吹來好似利劍,衣衫單薄不能遮身。在這呵氣成冰的大寒時節,我們才更加清楚農民的痛苦酸辛。這怎么不讓人產生憐憫和愛意之心?在極寒之時,愿那春天早日來臨,給人世間帶來萬般溫馨。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每年公歷1月19日至21日,太陽到達黃徑300度時為大寒。今年大寒的時間為2023年1月20日16:29:20時(農歷臘月廿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云:“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有農諺說:“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大寒過后,春光萌生,會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換。正如唐代元稹在《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所述:“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其意是在表達:寒冷至極,春光走來,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大寒時節的三侯是:初候,雞乳。《逸周書匯校集注》曰:“乳,卵也。”此時黃河中下游地區母雞開始下蛋,準備養育小雞雛了。所謂雞乳,就是雞要下蛋孵乳小雞。二候,征鳥厲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曾曰:“二候,征鳥厲疾。征,伐也。殺伐之鳥,乃鷹隼之屬,至此而猛厲迅疾也。”大寒時節,大地蕭瑟,樹葉盡落,白雪皚皚,光禿琉璃,野兔、野雞、田鼠等獵物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為鷹隼提供了獵食的機會。高空盤旋的鷹隼類征鳥居高臨下,抓捕獵物精準而迅疾,可謂一物降一物。三候,水澤腹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候,水澤腹堅。陽氣未達,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此時天氣到達最為寒冷的時段,黃河流域及以北的廣大地區的河澤、池塘幾乎到了結厚實凍的狀態,故上下皆凝,水澤腹堅。
大寒時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寒潮大舉南侵,常伴有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寒潮往往來勢洶洶,正合大寒與四九之“徹骨冰寒”之意。從小寒到大寒,是一個寒冷積累的過程,一般說來,“小寒時天寒最甚,大寒時地凍最堅。”實際上,大寒沒有小寒冷。然而,從小寒積累的寒氣未釋放,大寒時節會更冷。宋代邵雍在《大寒吟》中曰:“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鐘乳。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此詩句正是描寫大寒時節的真實情景。
大寒節氣之后,會迎來傳統節日春節。民間流傳有吃糯米、祭灶、喝雞湯、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等習俗活動。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不由想起毛澤東主席《卜算子·詠梅》:“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其意是說:風風雨雨把去春送走,滿天飛雪又把來春迎到。在那懸崖峭壁凍結了百丈冰柱的嚴寒下,仍然有梅花的花枝綻放著俊俏,艷麗的梅花只向群芳預報春天的信息,梅花在群芳花叢中微笑。此詩借梅詠人,憑景抒情,表達著革命者迎風斗雪,謙遜無私,高風亮節的情懷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愿春色早歸,盼春來枝頭更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