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雙流區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2022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上,舉行了城市發展機遇和顯示產業優勢的專題推介,并現場簽約檢測基地項目,項目落地后將輻射西南地區科技型制造業,促進雙流區智能制造、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優勢產業能力提升,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支撐制造業優化升級。

經過多年發展,雙流區已經初步建成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仁寶電腦、緯創資通、通威太陽能、中電熊貓、四川新易盛、嘉納海威、海威華芯等一大批具有行業重要影響力的電子產業企業已聚集落戶成都雙流,承借著世界顯示產業大會的東風,雙流區推行了一系列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電子信息產業建圈強鏈。
打造國際科創人才首選地、中國電子信息新一極,成都雙流,這座被譽為中國西部航空之都的城市,正迎來成都市超萬億級電子產業向風而行。
近年來,四川電子信息產業體系已涵蓋新型顯示與數字視聽、軟件研發、移動互聯網應用等多個方面。站在發展新起點,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向著第二個萬億進發——到2025年,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萬億元,年平均增速大于12%,總量躋身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前列。
電子信息產業是四川首個萬億級產業的支柱產業,規模居中西部省份第一,到2025年,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萬億元,年平均增速大于12%,總量躋身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前列,2015年以來,雙流區依托中電熊貓8.6代線先進技術,集聚了成都虹寧、成都冠石、四川奧希特、成都熊貓電子等關鍵配套企業15家,在玻璃基板、偏光片、驅動電路板等方面均實現本地高品質配套。
集成電路方面,雙流區已基本形成研發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產業鏈,嘉納海威是成都市鏈主企業,成都芯谷是成都市兩個主承載產業功能區之一,聚集了嘉納海威、海威華芯等相關企業21家。其中,嘉納海威在射頻、光通信領域全市領先,海威華芯在國內率先提供6英寸砷化鎵和氮化鎵晶圓代工服務;成都華大九天致力提供EDA開發工具全流程解決方案。
新型顯示與集成電路并稱“一芯一屏”,是先進制造和新一代電子信息領域的核心基礎產業。“顯示無處不在,創享數字經濟”,作為成都市10條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承載地,雙流區依托成都芯谷和四川雙流經濟開發區,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成都芯谷是國家級“芯火”雙創基地,四川雙流經濟開區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電子信息)、成都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等7個國家級發展基地稱號,是四川省首批“5+1”重點特色園區(電子信息),2021年電子信息實現產值1150億元,同比增長63.3%,約占成都市電子信息制造業的五分之一。其中,新型顯示產業實現產值140.64億元,同比增長82.1%,約占成都市的四分之一。
雙流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龔光輝表示,雙流作為全國營商環境百佳示范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為推動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投資24.39億元,致力打造58萬m2標準化廠房,真正讓新型顯示企業拎包入駐。
今年6月11日,成都市新型顯示產業建圈強鏈企業座談會在雙流區舉行。此次活動核心是傾聽企業訴求,為企業解決現實難題,助力全市新型顯示產業發展。針對一些企業提出的訴求,相關市級部門參會人員均予以及時回應。而對于一些現場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也“照單全收”,現場排出解決問題的“時間表”,并持續跟蹤解決。這場政企互動,展示出來的,是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作為全市10條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承載地,雙流區成立了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制造強區建設領導小組,高位推進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發展,建立了區領導任“鏈長”,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產業功能區為載體、產業鏈為主線的建圈強鏈推進機制,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目前,雙流區現有市場主體14萬戶、四上企業1165家、上市企業9家,有45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雙開展投資業務;區內聚集高新技術企業380家,專精特新企業123家。2021年,航空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規模突破2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