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元政府大錢。 據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官網消息:10月27日下午,安徽省省長王清憲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組建設立等有關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他強調拿出最大誠意邀約全球高端市場化基金來皖落地,鼓勵支持市場化基金在皖發展壯大。
據介紹,今年以來,安徽省搭建了由財政出資和國有企業出資、總規模不少于3000億元的省級政府性股權投資基金體系,通過參股賦能市縣政府基金、市場化基金,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項目投資安徽。
據悉,前三季度,共有90只基金服務項目招引,招引在皖落地項目146個、總投資1444億元,其中基金投資148億元,撬動社會資本在皖產業投資近10倍。
在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后,王清憲指出,組建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發展基金市場,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途徑。
一要提高對基金功能的認識,其作用不只是籌集資金,更在于發現項目、培育項目、招引項目、推動創新、分散風險。
二要遴選高品質基金管理團隊,強化基金運作,推動基金市場高效健康發展。
三要強化省市縣三級的資本市場業務培訓,推動各級干部更好地認識市場邏輯、資本力量,著力提高服務基金市場發展的專業化水平。
四要完善監管機制,確保基金依法規范運作,同時要充分尊重基金運作規律和行業規則。
五要加大政府扶持鼓勵力度,拿出最大誠意邀約全球高端市場化基金來皖落地,鼓勵支持市場化基金在皖發展壯大,激發社會資本參與熱情,激發市場活力。
組建2000億引導基金 據報道,在專題會議上,安徽省有關部門匯報了全省“基金叢林”建設情況,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引導基金母基金組建設立內部指引、引導基金運營監測方案,以及支持風險投資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起草情況。
今年7月份,安徽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組建方案發布,《基金組建方案》明確省級財政出資500億設立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在引導基金下設三大基金群16只母基金,即主題基金群、功能基金群、天使基金群,各基金群分別以“母子基金”架構運營,通過逐層撬動社會化資本,最終形成總規模不低于2000億元的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體系。
主題基金群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智能家電、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綠色食品等十大新興產業,以“一產業一基金”的模式,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資本支撐。
功能基金群重點發揮戰略性、政策性導向作用,按產業發展現實要求,延續設立省“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二期、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二期。
天使基金群重點服務于“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發展目標,按企業早期發展的生命周期,設立4個天使基金,即雛鷹計劃專項基金、新型研發機構專項基金、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省級種子投資基金。
圍繞地方優勢產業,覆蓋早期和新興產業領域,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安徽模式越發成熟,且更加開放。
不止停留在數字指標階段,安徽的誠意體現在政府主動出資,以資帶引,政策配套落地迅速,發揮招商引資優勢,推動投資機構和產業快速落地,來更好地驅動產業鏈完善發展。
此前,合肥領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出‘國資引領-項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的產業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所以我更認可這是‘十年磨一劍’的模式。”
合肥政府在投資蔚來汽車前,實行四條戰線同步開展:第一,組織專業團隊,也委托了國內一些頂尖專家進行論證,對蔚來的技術、供應鏈和市場等進行全方面的研判;第二,高度關注國家的政策導向,對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包括對換電模式研究;第三,委托了專業的機構,通過法務和財務對企業進行全面的盡調;第四,進行詳細、周密、嚴謹的商務談判。
而實際上,從合肥模式到整個安徽,政府延續了發現項目、培育項目、招引項目、推動創新、分散風險等優良傳統,并強化基金運作,推動各級干部更好地認識市場邏輯、資本力量,著力提高服務基金市場發展的專業化水平。
拿出最大誠意邀請市場化基金落地 安徽省省長王清憲還指出,加大政府扶持鼓勵力度,拿出最大誠意邀約全球高端市場化基金來皖落地。
通過安徽省母基金的規模、出資等數據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安徽招引GP的誠意。據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安徽省完成或宣布設立的母基金超10支,有40筆對外出資,已披露的出資有18筆,規模近49億元,除安徽省內機構以外,洪泰基金、智路資本、鼎暉投資、一村資本等GP在今年獲得安徽省引導基金的出資。
年初,肥西縣宣布組建總規模為100億元的母基金;3月份,合肥市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有限公司成立,規模200億元;6月17日,安徽省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注冊成立,規模100億元,同月,阜陽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阜陽市將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阜陽市電子信息及光電顯示產業投資基金,基金采取注入資本金、直接參股、跟進投資、組建子基金等投資方式支持產業發展;7月份安徽省國資系統7只基金公司正式成立并集中揭牌,其中6只為母基金,母基金總規模達350億元。
8月15日,總規模100億的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發布安徽省綠色食品產業基金母基金公開遴選子基金管理機構,同月安徽省雛鷹計劃專項基金和新型研發機構專項基金公開遴選GP;6月23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公開發布母基金管理機構遴選公告。
此前,安徽省省級母基金就保持較高的出資頻次。據不完全統計,規模300億元的安徽省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自成立以來,已出手16次,總出資規模超97.4億元,投資了高特佳投資、中科院創投、基石資本等GP。
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基金對外出資34次,總出資規模超56億,是深創投、毅達資本、安芙蘭資本等機構的LP。
安徽省鐵路發展基金出資48次,總出資規模超118億,是紅杉中國、同創偉業、光大控股、復星創富、招商資本等機構的LP。
安徽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對外出資21筆,已披露的出資規模超32億,是毅達資本、賽富投資、安芙蘭資本、東方富海等機構的LP。
作為重點投向科技成果轉化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自2019年成立以來也已對外出資12次,除了歌斐資產、安芙蘭資本以外,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還多覆蓋于安徽省內本土機構,包括中科亞商創投、合肥科創等。
作為中部省份的代表,最近幾年安徽已擁有“逆襲”“頂流”“制造業top10”等閃亮新標簽。
然而手握重金的安徽,尤其是合肥成功的核心卻不僅在于花大錢,其背后原因是政府創新機制的實踐結果。
不只是花大錢 7月9日,央視《對話》欄目播出的《安徽的制造業“逆襲”》中,安徽省長王清憲用“快速增長的體量”“新興產業的引領”“科技創新的底蘊”來概括安徽制造業的發展面貌。
省長王清憲這樣描述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長三角一市三省,上海是模范生,浙江是優等生,江蘇是尖子生。”安徽省長王清憲認為,安徽是一個充滿了朝氣、充滿了自信、充滿了緊迫感的刻苦努力追趕的“新生”。
事實上,在追趕的過程中,安徽以及合肥在刻苦努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專業操作手段和創新營商環境的支撐。同時,還有針對性、細化的扶持措施以及引導方向。其核心,不只在于花錢投資,是創新機制的重要實踐。
合肥政府本身及本土創投機構通過對地方產業的投資,多數也已經進入收獲期。同時也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創投環境,可以對市場上專業機構形成有效的吸引力。
從項目層面來看,背靠優質高校資源的安徽,擁有對創新項目培育的沃土。因此,在合肥乃至安徽,“招商投資”是一項創新。此外,背靠中科大、中科院的安徽,本身也擁有眾多項目和人才資源,不缺中小科技創新項目,這也是其先天優勢。
同時,安徽敢的另一個關鍵點在于對自身的發展需求和國家戰略有著清晰的了解和把控,換句話說也是專業和創新所產生的驅動力。
此前,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合肥主要投“兩向”: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新興產業。
合肥懂得利用自身的優勢,緊跟國家政策導向,政府親自帶隊,從資金、資源到政策扶持,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東風。并花大力氣親自帶隊找項目,引項目。
近年來,安徽省大力推進政府投資體制改革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股權投資基金作為轉變政府投資方式、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
安徽在支持科創企業方面目標明確,不僅提高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領域的資金總量和占比,圍繞產業鏈布局來配置資金鏈,還確保科技型企業貸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的增速明顯高于各項貸款的平均增速,同時創新的金融服務機制也成為支持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
與此同時,安徽地理位置優越,享有“中部崛起”和“長三角一體化”的政策加持。此前深圳原副市長曾坦言:合肥是被長期低估的一座城市,它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中科大、有12個科研所,此外,他還表示:在高鐵時代,一座城市因為高鐵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空間位置,合肥就是典型,它馬上要變成12條高鐵的匯集地。
政府牽頭,帶頭出資、搭建平臺、引進項目、國資領投、退出后再投,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集聚鏈條,成為一條良性循環的創新機制方式。并輔以完整的配套服務措施,吸引項目以及社會資本的廣泛關注,有效促進地方產業、經濟發展。
“合肥模式”逐漸在安徽省形成輻射,為后續的投資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彈藥和空間。
如今,3000億元政府大錢,加大政府扶持鼓勵力度,完善監管機制,推動各級干部更好地認識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強化基金運作等多重優勢來襲,安徽以最大誠意來邀約機構落地。
來源:FOFWEEKLY(ID:FOF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