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到來之際,寧夏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進入決勝收官的關鍵階段。三年來,寧夏國企改革在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化、國資監管體系完善等方面取得切實工作實效。
揚帆起航正當時,寧夏建投大力推動國企深化改革創新 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有大型骨干企業集團,寧夏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建投)前進的每一步都刻畫在了寧夏建筑行業歷史的年輪上。其承建的寧夏博物館工程、寧夏賀蘭山體育場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最高獎——魯班獎,填補了寧夏魯班獎的空白。2020年2月,歷時15天完成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傳染病防治綜合樓改擴建工程,建設了標桿工程,創造了寧夏速度。
2021年6月,寧夏建投集團和寧夏地質局從自治區改革發展的大局出發,在自治區國資委的大力指導下,以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目標任務為己任,積極落實完成了國有企業脫鉤劃轉移交工作,寧夏地質局所屬6家國有企業順利劃轉至寧夏建投管理。
2022年3月,寧夏建投集團進一步深化改革,將原屬地質局6家企業和寧夏建投所屬1家企業合并組建成立了寧夏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地質集團)。
蝶變新生開新局,寧夏地質集團乘勢應運而生 自成立以來,寧夏地質集團在礦產勘查的基礎上整合優質資源,通過對各類板塊的成功搭建構筑,初步形成了“做優地基基礎施工,做強工程勘察,做大工程檢測、物探產業,做實生態修復、礦產開發、測繪產業”的多輪驅動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建筑施工板塊是寧夏地質集團立業之本,在全國各地承建了近百項難度大、規模大、影響大的地標建筑。通過港珠澳大橋、寧夏大劇院、上海東方明珠塔、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大樓、武漢天河機場、深圳福田地鐵站、天津117大廈等多項國家和省區重點項目建設,展現了寧夏地質工程行業的精湛技藝和雄厚實力。

港珠澳大橋地下連續墻維護工程

寧夏大劇院樁基工程
寧夏伊地地質工程有限公司作為建筑施工板塊優秀代表,1986年跋山涉水來到1500公里之外的江城武漢開拓市場。落戶武漢36年來,伊地武漢公司為武漢的第一條輕軌莊嚴奠基,為萬里長江第一隧的雙線貫通傾注了汗水,為武漢三鎮舊城改造的提速增添了動力,多項工程獲得了“魯班獎”“楚天杯”和“黃鶴杯”,為武漢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勘察物探板塊是寧夏地質集團的特色業務,具有一支具有高度專業性的工程地質勘察、工程物探、水文地質施工單位,目前正在從傳統的勘察、物探模式向信息化、現代化勘察、物探模式轉變,已經成為了地質工程技術領域的行業新貴。
不同于其他地質系統業務,地基基礎檢測板塊在寧夏區內獨樹一幟,是唯一專業從事地基基礎檢測的國有企業隊伍。多年來,其業務遍布寧夏、內蒙古、甘肅、陜西、青海、新疆、貴州等地區,在全國各地承攬了幾千項地基基礎檢測業務。
數千年來黃河的哺育與滋養,為寧夏帶來生機與活力,反之寧夏也在為修復黃河領域生態環境而努力。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寧夏地質集團設立生態修復板塊,致力于礦山修復、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治理、生態修復。
測繪、礦產開發以及建設、地質工程與科研板塊也是寧夏地質集團創新發展的重要板塊。在上述業務中,寧夏地質集團已經承擔各類項目近千項,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城建、地礦、土地、公路、鐵路、水利、電力、工業、農林等各行業提供了優質的技術服務。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寧夏地質集團黨委書記王鵬飛表示,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嶄新的身份在全國各省市、地區開拓市場打響品牌,同時將寧夏地質集團有限公司打造成為一家面向國內外的集勘察、設計、地基基礎施工、檢測、物探、測繪、生態修復、礦產開發為一體的專業性綜合性科技型企業。
審時度勢破難題,寧夏地質集團沖開瓶頸力促改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地質工程行業在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科學謀劃行業發展布局,加強行業創新能力建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號角的響起和寧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深入實施及國家、自治區的各項利好政策,寧夏地質集團大力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以“立足區內、面向西部、走向全國”為指導思想,在穩定寧夏市場的基礎上,在地質工程市場經濟大潮中總結實踐經驗,構建了以寧夏為主、輻射西部、挺進全國的市場格局。
2022年,寧夏地質集團成立了寧夏伊地地質工程有限公司武漢區域(長江經濟帶)、天津區域(京津冀地區)工作小組;與江西寧建投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設立了江西南昌市場開發中心。
如今,寧夏地質集團邁出了“走出去”的堅定步伐,無論在武漢的長江兩岸、青海的雪域高原、江西的鄱陽湖畔,還是新疆廣闊的天地,處處都有寧夏地質工程工作者為國家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再立新功道路上昂然前行的身影。
固本強基謀發展,寧夏地質集團必將再立潮頭 保留和建設一支精干、穩定、技術力量雄厚的隊伍是地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自組建成立以來,寧夏地質集團廣開門路聚賢納才,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工作,借助自治區國資委、寧夏建投集團人才培養平臺高起點培養技術領軍人才;借助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舉辦的進修班、學習班等,快速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如今,寧夏地質集團各產業板塊一批批一專多能的專業技術領軍人才脫穎而出,形成了干事、謀事、成事的良好氛圍,為寧夏地質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寧夏地質集團目前擁有各類地基基礎施工設備1000余臺、各類地質勘察鉆機60余臺、各類樁基檢測設備30余臺(套)、各類測繪監測設備40余臺,為提升施工工藝科技水平和承接實施各類地質工程項目提供了技術保障。
地質工程工作的性質決定了80%的職工要常年奮戰在項目一線,為達到整體工作的前移,寧夏地質集團打造了以“基層黨組織學習實踐園地、對外宣傳陣地、人才鍛煉和培養基地、地質工程科研創新中心、項目管理效益中心、職工野外生活文體中心和安全質量管理及服務經濟社會”為主要內容的高標準項目部建設,增強了綜合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隨著地質工程工作總量的迅速增長,寧夏地質集團高度重視質量管理工作,各類項目實行了全過程質量管理和質量監控,并實施了“三級”質量驗收,大大提高了工作質量,市場滿意度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
“三十多年的奮斗歷程彈指一揮間,幾代地質工程人的無私奉獻舊貌煥新顏。”今天,寧夏地質集團立足新起點,整裝再出發。隨著集團專業化綜合性施工隊伍人才層次越來越高,裝備水平越來越先進,地基基礎施工、工程勘察、檢測、測繪、物探等專業設備配套能力越來越強,地質災害治理、生態修復、礦產開發等服務領域越來越廣泛,技術服務水平越來越高,項目承擔實施和管理能力越來越強,產、學、研一體化的綜合性科技型隊伍開始形成并日臻成熟完善,服務社會的功能越來越健全,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寧夏地質集團也清醒地意識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整體實力,增強地質工程工作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工作能力,提高施工工藝和安全質量,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利用寧夏建投優質廣闊的平臺優勢,揚己之長,補己之短,大力延伸產業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寧夏地質集團始終把地質工程工作自覺融入到國家和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來謀劃,切實履行工作職能,充分運用自身優勢,不斷增強拓展地質工程事業的主動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不斷尋求開展地質工程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為國家和寧夏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不忘初心、薪火傳承。面對新的長征路,寧夏地質集團以嶄新的姿態和身份闊步向前,在全國各省市、地區開拓市場、展現作為、打響品牌,譜寫新時期下的地質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