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8月16日-17日,“看臨港新發展·2022全國主流媒體采風行”活動舉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社、國際在線等近三十家中央、省級媒體單位參加。通過深入挖掘臨港區精致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文化休閑、對外開放等方面的亮點,全方位展現臨港區新質量發展成果。
流水潺潺、落英繽紛……若是讓人想象一處隱匿于山水田園間的“文化藝術村”,那么威海市臨港區草廟子鎮的西黃山村絕對具有參考價值。
8月的西黃山村,風景綺麗、蟲鳥啁啾。行走于村間小路上,古樸卓雅的文化氣質撲面而來,潺潺流水蜿蜒而過,水上架有鯉、鶴、鵲三橋,岸邊楊柳疏影橫斜,魚兒相逐于蓮底……秀美的西黃山村不僅出現了很多游客的身影,也吸引了大批的創作者們前來采風。
“村子里的景觀、建筑都非常具有人文特色,在這里創作會產生很多靈感。”慕名而來的畫家高興地說道。
乘上臨港區金井黃山樣板片區建設的東風,近年來,西黃山村煥然一新,從富有文化底蘊的“博士街”到帶來經濟效益的“花卉大棚”再到長勢喜人的特色農產品。西黃山村在進行村莊景觀改造提升之余,也將鄉村產業發展提上了日程。
從去年開始,在駐村第一書記郭愛華的帶領下,西黃山村“兩委”班子赴青州考察。“在考察中,我們了解到青州的花卉種植有很大一部分銷往煙威地區,那為什么我們不選擇就地種植,自產自銷呢?”
當西黃山村黨支部書記李曉明將心中的想法說給駐村第一書記郭愛華聽時,兩人不謀而合。
菊花生長要將溫度和濕度控制在適當范圍里,為了確保花卉長勢良好,今年1月,西黃山村將黨支部搬進了花卉大棚,在日常辦公的同時,兼顧菊花栽培和管理。如今,西黃山村種植的菊花供不應求,村集體創收已超過去年全年收入。
雖說花卉種植已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但西黃山村“兩委”班子卻并不準備止步于此。經過探索,西黃山村決定在種植菊花的空閑時期培植網紅農產品“貝貝南瓜”。
走進西黃山村大棚,一排排貝貝南瓜正“昂著頭”奮勁兒生長,李曉明告訴記者:“今年我們種植了四個品種的貝貝南瓜,等秋天收上來對比一下質量和口感,再判斷下一步種植的品種。”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李曉明想到了借鑒“網紅經濟”。在朋友圈里,李曉明稱自己為“菜鳥書記”,拍產品、剪視頻、發抖音,他學著用現代化的宣傳手法打造放心農產品。
眼下,除了種植菊花、貝貝南瓜,草莓柿子、“煙薯25號”等農產品也成為西黃山村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西黃山村還規劃進一步將村里閑置房屋盤活,對老舊房屋進行修繕,在留住鄉愁記憶的同時,發展農家樂經濟和民宿產業,打造“網紅生態”吸引游客。“我們的村子會越來越紅火,村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對于村子未來的發展,李曉明信心十足。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