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公共衛生事件頻發,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受到極大的挑戰與沖擊。在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引領和推動下,ESG作為一種綜合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的框架體系和經營理念,被視為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全新路徑。在這一體系中,外界對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評價,將從關注傳統的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演變為更多關注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
2022年7月16日,由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ESG(環境、社會、治理)分會主辦的第一屆主題論壇——“ESG與可持續發展”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集結國內外可持續發展及相關領域的政府領導、專家學者、知名媒體高層和不同行業的知名企業代表,就國內產業的可持續戰略轉型和發展、ESG趨勢、ESG標準化、生物多樣性與ESG的關系以及ESG在各個行業的實踐和未來趨勢等議題進行分享交流、建言獻策。

法國前總理、金融國際論壇(IFF)理事洛朗·法比尤斯先生 (Laurent Fabius)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陸雄文院長分別通過視頻和賀信發表致辭,強調了實踐ESG的重要性,并表示東西方商業機構對ESG的實踐有著共同愿望,同時肯定了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ESG(環境、社會、治理)分會的貢獻。
在本次論壇率先進行的主旨演講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蘇楊以《綠色發展中的企業轉型——以中國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為例》為題發言,他稱綠色發展的法律和制度會同時給企業帶來約束和機遇,并強調了保護方式、發展方式和治理結構的聯合創新是文旅企業在國家公園等保護地實現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北京創業孵育協會理事長、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碳力加速董事長顏振軍表示,ESG不只是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同時也是新創企業、中小企業的投資機會,在此趨勢下,中國的數字雙碳產業也正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
國際可持續標準聯盟會員與合作經理喬舒華(Joshua Wickerham)在《ESG與國際標準》的主旨演講中強調可持續標準是市場自愿促進可持續生產和消費的工具,有助于利益相關方創建市場向善的世界。
保爾森基金會的高級顧問Terry Townshend以《ESG和不可忽視的生物多樣性》為主題,強調了自然融資的重要性,并從政府和企業兩個維度給出了減少此類投資風險的建議。
本屆活動還設置了三個圓桌論壇,10多家國內外機構和國內優秀企業代表就ESG標準和中國產業的密切相關性進行了深入討論。
中財協ESG分會理事長、中標合信(北京)認證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鐵男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理論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文慧、英國碳信托中國區總裁趙立建和雨林聯盟中國首席代表胡新艷,共同圍繞“ESG標準化”展開討論。他們提出,ESG與可持續標準認證的關系相輔相成,好的標準確保了ESG披露框架和評級體系的準確性與可信度,提高披露和評級的質量。

中財協ESG分會副理事長、彩色星球創始人唐素君女士在“ESG與不可忽略的生物多樣性”圓桌主題論壇上與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市場總監劉欣、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北京代表處綠色金融高級項目經理杜紅霞、知乎CFO孫偉、德國國家旅游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李朝暉和窮游網聯合創始人崔莉展開討論。他們指出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均屬于重要且緊迫的ESG議題,公眾應該重新審視人與自然世界的關系,關注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
而在“ESG和行業實踐“圓桌論壇上,江蘇恒安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克與來自普華永道中國ESG可持續發展市場主管合伙人倪清、路孚特ESG研究總監魯璐和深圳華信柏年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人/總經理耿叢進行了熱烈的探討;他們表示, ESG只是工具,應通過實際運用來協助企業實現可持續轉型和發展,把ESG的能量真正發揮出來。
以此次論壇為契機,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王興海先生宣布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ESG(環境、社會、治理)分會正式成立。北京金問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黃才華律師發布了《公司ESG指南手冊-上冊》,該《指南》由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ESG(環境、社會、治理)分會、北京金問律師事務所、復旦大學商業文明和共同體研究所以及彩色星球聯合出品。《指南》分為上下兩冊,旨在向中國企業的管理者以及對ESG感興趣的利益相關者群體分享簡單易懂的ESG框架體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