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法國巴黎盧浮宮內,幾件來自中國的雕塑作品在這里展出。這些西方從未見過的雕塑形式一下子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展廳內,那位笑容和藹的先生正自豪地通過翻譯向大家介紹這些作品的內容。而這就是雕塑大師陳大鵬和他的作品走向世界的開始。

2013年陳大鵬參與盧浮宮展出時與法國藝術家合影(轉載自新華社)
陳大鵬來自湖南,從小就開始做雕塑,作為中國時代轉型的親歷者和推動者,他懷揣著夢想從鄉村走向城市,從中國走向國際,他在高光時刻退隱上海松江,歷時22年創立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并立的“魂派陳大鵬雕塑”。
陳大鵬表示:“能夠進入盧浮宮是自己做夢也沒想到的事情。”作為世界級的藝術殿堂,盧浮宮對參展作品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除了擁有參加世界性展覽的證書之外,還需要作品在為期3個月的盧浮宮官網展示上獲得超過50%喜愛票數。而陳大鵬的作品曾經參展過世博會,同時在官網上獲得超過97%的票數,這使他成功獲得了參展資格。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法國人對其雕塑的喜愛程度。除了絡繹不絕的觀展人的到來和法國電視臺的報道,大批法國藝術家甚至聯名到巴黎16區議會大廳,請求官方向他致函,要求親自到中國看他的雕塑作品。“其實我的作品能夠受到他們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其中兼具了寫實與寫意。”陳大鵬解釋道,“西方的油畫和雕塑作品往往以寫實為主,即使是抽象派其源頭依然是以寫實為主。”而陳大鵬作品極其扎實的寫實功底,和其獨具一格的東方韻味加之大寫意的筆墨氣勢一下子抓住了法國人的心。
除了將東方神韻帶入法蘭西這片土地,陳大鵬也將中醫帶進了法國的上流社會。原先在西方不入流,難登大雅之堂,甚至被稱為“小作坊”的中醫逐漸被法國人了解、接受。從盧浮宮回來后,陳大鵬的創作熱情極高,除了在展會上參展的“中醫組雕”系列八件作品之外,陳大鵬陸陸續續創作了一系列蘊含中華文化元素的作品,如:中華文明、中華魂、中國農耕等。疫情期間,陳大鵬豐富其中醫系列的最后一個雕塑——養生,同時潛心創作《中國戲劇》、《十二生肖》系列作品,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雕塑作品中。

陳大鵬表示:“文化自信對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文化自信源自于文化自覺,無論你來自哪個地方,無論你是什么民族,首先都要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所了解。”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發展飛速,如果只是單純擁有一門知識很難生存下去,陳大鵬認為每個人都必須遵循兼修并蓄的原則,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對于他來說,雕塑就是他的自信。從第一次主動參展盧浮宮,到后來被英國邀請,正是因為有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創作中華元素的文化自信,才能最終獲得走向國際的文化自強。
如今的陳大鵬依然保持著強烈的創作欲望,其作品大多創作于松江。陳大鵬表示,站在弘揚文化的角度上,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不能總是局限于一個空間,因此他希望能夠走出去。而虹口北外灘所獨具的海派文化和國際化程度,深深吸引了他。“虹口擁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和眾多藝術展館,加之其開放的文化環境,這對深受外國人喜愛的我的雕塑作品來說都是十分適合的。”陳大鵬表示,未來他將繼續將中華元素的內核融入作品中去,并漸漸走出去。借助雕塑這一形式,將中華文化更好地推向世界藝術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