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客戶光顧銀行網點頻次降低,7*24智能客服成為“標配”,手機銀行充當“門面”時,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已邁向縱深發展。相較于實力雄厚的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受資本、人才、規模、科技等因素影響,數字化轉型仍面臨一系列難題,缺少適合中小銀行區域特色的轉型方案,整體上仍處于探索、“破局”階段。
作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中7家全市整體改制成立的農商銀行之一,也是山東省第一家上市掛牌的農村商業銀行,青島農商銀行如何“破局”?
面對中小銀行轉型難題,青島農商銀行在變革實踐中堅持以建設“安全、穩定、敏捷”業務為理念,以提升基礎架構支撐及服務能力為重點工作,探索了一條基于云計算、數據保護、自動化運維、智能監管四位一體的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之路,以金融科技創新推動數字金融變革,賦能區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重構,探路中小銀行上云新模式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云計算依靠高效靈活、彈性擴展、降本增效等價值,已成為IT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必選項。“上云、用數、賦智”,青島農商銀行與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深度合作,在全面評估分析的基礎上,確立了符合自身需求的云化改造目標,依托新華三集團全棧創新的云計算解決方案,滿足金融創新云網安融合場景,推動基礎架構由傳統虛擬化向云平臺轉型,構建專為青島農商銀行定制的私有云服務平臺。
全新的私有云不僅提升了IT資源利用率,更以統一視圖管理能力實現與銀行行內流程的深度交互融合,并且屏蔽了基礎設施差異,形成了統一的底層資源池,實現了多數據中心協同管理,從而提供完善的PaaS服務。在管理和運營上,私有云實現分級審批、線上交付,提供了可視化計量及全生命周期管理,顯著降低了全行運維和管理難度。
“三防一容”,構筑安全城墻
在金融科技的創新和應用上,安全是推動創新和轉型的先決條件。青島農商銀行高度重視數據備份及容災體系的建設,制定了“三防一容”的數據自動化保護方案:一是建立存儲本地雙活機制,規避了單存儲備份的故障風險;二是建立虛擬機自動備份機制,有效應對系統崩潰風險,將恢復時間縮短至分鐘級;三是建立跨中心磁帶庫一體化多副本同步備份機制,避免了傳統備份方式的數據外泄風險。
智能加持,運維云上進化
在運維方面,青島農商銀行主動求變,通過新華三集團U-Center智能運維解決方案,以面向業務服務為目標,實現“云-網-端”ICT基礎架構資源的全面管理,提供靈活的自動化編排,同時滿足IT服務管理及資源管理需求的綜合運維管理需求,開發建設了自動化運維平臺、承載作業調度、作業執行、補丁管理、作業腳本管理、數據加密存儲等任務,并通過將具體運維操作進行標準化,編碼成可自動化執行的作業流腳本,覆蓋操作系統補丁升級等35個運維場景,大大提升了運維效率。
在自動化運維平臺上線后,青島農商銀行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的運維工作效率,降低了人為操作錯誤風險。通過對比上線前后的運維人力和時間成本(見下圖),自動化運維帶來的質效顯而易見。
運維人力和時間成本對比圖
全域掌控,降低業務風險
隨著信息系統架構越來越復雜,傳統的視頻系統已經無法滿足需要。在視頻系統建設上,青島農商銀行從系統架構角度出發,以業務流為主線,構建了從上層交易、到底層數據的一整套智能視頻體系,具備交易拓撲透視、交易鏈路追蹤、系統性能瓶頸定位等功能,實現端到端智能化管控,洞察業務運行態勢,全面提升運維人員面對故障及性能問題的敏捷能力。
面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挑戰,青島農商銀行制定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小而美”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新華三集團也將以持續的創新能力,與客戶攜手同行,以“產品創新、深耕場景、服務運營”三大能力,助力金融機構賦能區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