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藍色國際合作企業家暨青年科學家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幕,論壇以“促進藍色產業合作,實現‘物產豐盈的海洋’愿景”為主題,來自中國、新加坡、荷蘭、法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海洋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及領軍企業、科學家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云端匯智,共享經驗、共商發展。
本論壇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承辦,《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鑫橋文旅集團、青島西海岸新區中企海洋產業對外合作促進中心執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海洋學會、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大力支持。
歐洲留華同學會聯盟副會長、荷蘭核心產業專家團副主席朱丹出席本次論壇,她認為,海洋產業的發展中,人才是關鍵。在論壇上,她以《全球角度看藍色產業經濟科技人才引進》為主題,分享其研究經驗。

藍色產業指的是依托海洋資源、海陸統籌,以海洋產業為主要支撐,融合綠色生態的產業。“一個城市想要興旺發達,首先需要有產業支撐,反之,有了產業與人的支撐,城市就會充滿活力。”朱丹表示,當今時代的藍色產業在傳統制造上,更強調品質制造、智能制造以及其所能夠提供的服務與體驗、本土與國際多元結合。
朱丹認為,受全球疫情影響,海洋產業面臨著航路不通暢的難題。“航路不通,人要會變通。”朱丹表示,在全球局勢復雜的當下,藍色產業的持續發展需要人才之間定期的溝通與交往。

“‘引才驛站’的搭建、產業論壇的定期召開、海外學子的引進、青年人才的交流等是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的有效方法。”朱丹提出,“青年永遠是我們的未來。”她表示,在藍色產業中,有大量留學生心存“家鄉情結”,志愿回國建設家鄉,但苦于對當地政策產業形勢的不了解,造成信息不通順,就業不順利等情況。
她建議,以藍色產業為主要產業的地區可以開展年度論壇,邀請產業上下游專家等,分享實踐經驗、未來趨勢預判等,便于專家、從業人士與青年學子之間的互通交流,促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