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認識新常態和新動力,總體來說中石化有以下五點判斷。
第一個階段,目前的經濟結構,正在從重化工為代表的產業走低,第三產業正在不斷的提升。過去,類似于中石化的產品是供不應求的,現在出現了銷售困難。過去要采購中石化的某些產品,要找領導批個條子才能拿到,現在的情況完全變掉了,不但找領導是多余,現在,已連續好幾年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狀況。
第二個階段,產能過剩已然出現,落實產能淘汰勢在必行。光從我們煉油來看,目前的煉油能力已經達到7.8億噸,產能利用率只能夠達到68%。也就是說,大概有32%的產能是過剩的。如此推算,有相當一批中小煉油企業面臨著被淘汰,或者必須要升級,否則難以為繼。
第三個判斷,市場競爭更加激勵,市場也更加開放。大家都知道,我國目前有好幾個自貿區都在談,從初步談判的結果來看,重心都是偏向中東一帶。而中東地區的原油,他們的產出成本低,跟我們相比,那邊來的產品非常具有競爭力,一旦進入我國,會對我們造成非常大的競爭擠壓,但這不可避免。
第四個判斷,資源環境的承載已經達到或者接近上限。形勢要求我們,所有的企業都必須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判斷。因為原來考核的是GDP,現在考核的是綠色GDP,其實在環境和發展當中,應該找到一個平衡點,既不能竭澤而漁,也不能緣木求魚,也不能為保護環境就不發展經濟,也不能發展經濟就不保護環境。
第五個判斷,科技革命信息技術,催生新的人員、生產和消費革命。我們是世界第三大企業,世界500強排在第三了,但是,現在我們也深深地感到,恐龍也是可以死亡的,我們有一種深深的危機感。比方說,油價懸崖式下跌,從100多美元降到50多美元,現在已經是第十三跌了,這對我們是極大地考驗。
當然,形勢對我們有挑戰也有機遇。
第一,在發展方式上,從粗放型外延式的增長向內涵式的發展轉移。也就是說,中石化將來可能大量的上裝置,高處建煉油廠、化工廠的可能性還有,但是不會像過去速度那么快。
第二,在產業結構方面進行調整。中石化原來主要是石油化工業,下一步可能調整成部分產業構成,我們可能除了石油之外,下一步要大力發展天然氣,包括現在大家非常感興趣的液燃氣,包括地熱。地熱幾乎是零污染,如果做得好,對于解決京津冀地區的霧霾問題有非常直接的作用,也極有商業投資價值。
第三,在體制機制上一定要鼓勵創新,激發活力。包括中石化,去年一年大張旗鼓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們拿出最具有活力、效益最好的加油站,三萬個加油站和一些便利店,吸納了25個合作伙伴,讓大家共同發展這一塊,這是一種體制、機制的創新,以此激發國企活力,探索實現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