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正在面臨史上最嚴重森林火情!加拿大森林消防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7月26日,全加拿大累計發生4774處火災,累計過火面積已超12.1萬平方公里,超過了韓國國土面積(約10.3萬平方公里),是我國2000—2021年累計森林火燒受災面積的7.5倍。
“目前加拿大林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10億噸。”7月27日,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劉志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拿大林火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已發展為全球性環境事件。”
結論從何而來?源于遙感觀測。遙感技術是目前估算大尺度林火碳排放的有效手段,基于遙感觀測的火燒碳釋放強度和火燒面積等相關數據,工作人員可快速進行林火碳釋放評估。
專家估算,目前此次林火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溫室效應約相當于1.1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加上直接排放的10億噸二氧化碳,加拿大林火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當于11.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已超過日本2021年全年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加拿大林火約有1/8發生在凍土區,促進了儲存在凍土中的甲烷釋放。
除了排放溫室氣體影響氣候,加拿大林火通過釋放PM_2.5、PM_10、有機氣溶膠、黑碳等空氣污染物,造成環境影響,損害人體健康。截至目前,影響較大的跨境傳輸過程主要有4次,分別為5月17日—26日、6月6日—19日、6月23日—30日和7月15日—20日,均顯著降低美國空氣質量(達50微克/立方米以上),造成航班取消、學校停課,嚴重擾亂生產生活秩序。其中,第二次傳輸過程使紐約市出現1960年以來最嚴重的污染天氣。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哲表示,加拿大林火釋放的PM_2.5受西風環流及天氣動力作用,造成了長距離跨境傳輸。5月25日到達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半島,6月26日波及歐洲大陸。6月27日—30日的大氣傳輸過程對歐洲地區PM_2.5的貢獻可達5微克/立方米以上。此次傳輸過程還波及北非和亞洲地區,對我國西部地區PM_2.5濃度的貢獻約為1—2微克/立方米。
專家提醒,林火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快速燃燒的林火,導致植被大量破壞和死亡,不僅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還導致動物失去棲息地和食物來源。此外,林火還會破壞植被覆蓋層,導致土壤表層裸露,從而加劇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和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發生頻率。
需要注意的是,如此大規模的林火已然超出自然變化范圍,演變成一種破壞性的災難。頻繁、嚴重的火燒不但快速消耗植被和土壤中的碳儲量,也會改變森林的自然演替,使生態系統退化為灌木或草地,嚴重降低生態系統的碳匯功能。因此,大規模森林火災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而非傳統認識的生態干擾過程。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影響不斷加劇,極端林火頻繁發生。比如,2019年亞馬孫林火,10個月過火面積超9萬平方公里;2019—2020年澳大利亞大火,一年間過火面積24.3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火燒季節通常將持續到10月份,此次林火火勢有可能繼續蔓延,災害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持續刷新該國歷史紀錄。
《2022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森林面積約為231萬平方公里(大概為加拿大森林面積的2/3),森林覆蓋率約為24.02%,廣泛的森林分布給我國森林防火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多年來,我國政府堅持“預防為主 防救結合”的方針,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在林火防控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成功降低了林火的發生率和災害損失,火災綜合防控能力顯著提升。根據估算,2000—2021年我國林火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500萬噸,僅占全球每年野火排放量的0.2%。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