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張思思 環球時報記者 王冬 辛斌 甄翔】“為了力拼明年的總統選舉,拜登開始在經濟話題上‘下猛藥’。”法國廣播公司28日的報道稱,拜登將于美國時間本周三在芝加哥的一次演說中對選民端出“拜登經濟學”一詞,盼其能為選戰提供動能。近期的一項民調顯示,在“誰比較善于處理經濟”這一問題上,拜登的支持率被其最大競選對手——前總統特朗普反超。對于“拜登經濟學”,美國媒體紛紛潑來冷水。白宮在稍早前宣布的420億美元的高速互聯網計劃也備受質疑。
“美國民眾真的買賬嗎?”
《芝加哥太陽時報》28日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稱,“拜登經濟學”可能是指《芯片與科學法》《通脹削減法》以及拜登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的統稱。此前,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在談及拜登的經濟政策時開創了“拜登經濟學”這一說法,本意并非是對其政策的褒獎,但拜登團隊決定將這一詞語用作宣傳。《芝加哥太陽時報》援引白宮首席副新聞秘書達爾頓的話稱,現在“拜登經濟學”已成為白宮宣傳拜登經濟政策的一個關鍵口號,幾乎天天講、月月講。
“白宮正在兜售‘拜登經濟學’,然而美國民眾真的買賬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8日的報道直言有大量美國人并不認同拜登處理經濟的方式。報道援引拜登首席經濟顧問萊爾·布雷納德的話稱,“美國人在過去兩年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濟不確定性,總統希望民眾對經濟未來感到更加樂觀。”然而,CNN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有66%的受訪者反對拜登的經濟政策。同時,76%的受訪者認為當前美國經濟狀況不佳,高于3月份統計時71%的比例。
《華爾街日報》28日的一篇分析認為,美國民眾并不喜歡“拜登經濟學”。華盛頓標榜產業政策和基建計劃的作用,但它們遭遇到通脹、俄烏沖突和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因素對沖。根據美聯社和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NORC)的調查,通貨膨脹是選民不贊成拜登處理經濟的主要原因。
類比富蘭克林·羅斯福
拜登政府在本周推出一項雄心勃勃的高速互聯網計劃,這被認為是“拜登經濟學”的前哨之一。根據白宮26日發布的聲明,拜登政府宣布將在全國范圍內撥款420億美元,以期到2030年讓每個美國人都用上“可負擔得起且穩定可靠的高速互聯網”。聲明稱,高速互聯網將不再是奢侈品——它是美國人工作、平等接受教育、獲得醫療保健、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系的必需品。白宮26日的聲明稱,根據該計劃,每個州將獲得至少1.07億美元資金。據美國CNBC網站26日報道,白宮將該計劃類比為富蘭克林·羅斯福在20世紀30年代為美國農村供電的政策。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去年曾發布一份報告,批評美國家庭享受到的是“極差的上網服務”。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數據顯示,美國約有1400萬人沒錢享受上網服務,還有2500萬人無法獲得高速寬帶服務,上網困難問題影響人們受教育、求職、就醫,等等。
“美國的WiFi和手機移動網絡又貴信號又差。”曾留學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王琪對《環球時報》記者吐槽道,她當時所住的公寓可以選擇租用公寓的路由器,每個月需繳納49.9美元的網費。因為公寓提供的是最便宜網絡套餐,網速很慢,疫情期間她上網課的時候經常被卡掉線。一個美國同學因為家住在郊區,沒有網絡覆蓋,每天只能跑到圖書館用學校的WiFi上網課。王琪對記者表示,每次開車出去玩,她都會提前下載好全程的地圖規劃,以免在半路上因沒有網絡信號無法導航。
2030年,拜登政府還在嗎?
對于拜登的高速互聯網計劃,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無論是將人們與數字經濟連接,在美國制造光纖電纜,或者是在各州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創造高薪工作,我們的投資都旨在在未來幾年提高美國競爭力,刺激經濟增長”。她坦承,數千萬美國人現在無法做到遠程看病,或者遠程工作。
“幾十年來,美國政府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高速互聯網服務,但卻難以確保這些資金能惠及最需要它的社區。”美國《華盛頓郵報》27日稱,拜登的互聯網基建計劃僅僅標志著一段漫長而艱難道路的開始,其間,各州恐會為高速互聯網路線而爭執。這一舉措的成敗還取決于在美國本土建設寬帶的高昂成本和復雜性質。
美國科技博客網站“Engadget”稱,美國許多缺乏寬帶接入的地區都在農村地區。由于這些地區的人口較少,而且安裝基礎設施的成本很高,主要供應商都不愿在這些地區推出寬帶服務。康卡斯特、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威瑞森通信等寬帶公司一直不愿向人口較少的社區提供服務,因為投資成本高昂,且沒有很多用戶。在新冠疫情期間,寬帶接入的缺乏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通信專家項立剛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對于美國來說,要想讓每個家庭都用上寬帶,不但需要有足夠光纜被生產出來,還要做好敷設,成本非常高。“這個計劃還面臨很多在私人用地的敷設成本、管理運營成本。美國政府把目標設定在2030年,那時本屆政府早就不存在了。它最終可能只是一個很美好的想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