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運載火箭模型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市舉行的國際創新工業展上展出。新華社記者 黃 河攝
盡管經歷美西方嚴厲制裁,但俄羅斯工業生產仍在增長,增速也在加快。究其原因,首先是國內市場對工業制品的需求增大;其次,與整體消費結構變化相關。此外,政府采取的針對民眾和企業的反危機支持措施也與其緊密相關。但在當前特殊內外形勢下,俄政府應當將基于技術主權的工業生產能力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更加重視內向發展,也要保持國際科技交流。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近日在出席2023年俄羅斯國際創新工業展全體會議時表示,俄羅斯工業不會回到以前依賴進口發展的模式,需要在新的條件下提高生產的穩定性,盡量減少外部不利條件造成的影響。“這意味著有必要在所有關鍵行業中實現全面技術主權。”米舒斯京表示,俄羅斯加工制造業必須對制裁表現出更強的耐受力,為此各領域的競爭力必須達到更高水平。
米舒斯京這番發言表明,在當前特殊內外形勢下,俄政府將基于技術主權的工業生產能力擺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盡管經歷美西方嚴厲制裁,一年多以來俄工業發展仍取得了一定成績。
俄高等經濟學院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俄工業正呈現充滿信心的復蘇勢頭。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俄工業生產指數環比均實現正增長。在專家看來,這要歸功于制造業逆勢而上克服了衰退趨勢。首先是國內市場對工業制品的需求增大;其次與整體消費結構變化相關。此外,也與政府采取的針對民眾和企業的反危機支持措施緊密相關。
一些正在實施的大型工業項目也初見成效。例如,2023年俄首臺國產大功率燃氣輪機將交付;俄正實施大規模民用船只升級計劃,計劃到2035年新建約1000艘船只。在航空領域,配備國產PD—8發動機的“超級噴氣機”將于秋季開始全面測試。米舒斯京表示,盡管受到制裁,但俄羅斯的工業生產仍在增長,增速也在加快。
俄政府表示,由于具備天然氣價格低廉等能源上的優勢,俄羅斯聯邦工業發展具備競爭力。俄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表示,由于國家采取監管措施,俄天然氣價格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按匯率計算,俄每千立方米天然氣約為70美元至75美元,而在全球市場上則達到500美元。“我們的工業生產具有成本優勢,其產品在國際市場更具競爭力。”諾瓦克說。
同時,在進口替代方面俄企業也具備一定潛力。一項對工業企業負責人的調查顯示,2023年上半年,65%的工業生產具備替代進口產品的潛力。在藥品生產、機械設備制造、電氣設備制造等領域潛力較大。不過也要看到,盡管進口替代潛力巨大,但俄工業生產仍缺乏與進口質量相當的國產設備。這一問題在采礦業、紡織業和化工等行業較為突出。總的來講,一年多以來,大部分企業適應制裁壓力、發揮潛力實現了初步的進口替代,但嚴重依賴進口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因此,俄短期內實現可控的技術主權難度不小。工業生產能力要取得長足進步,面臨著人才和資金短缺等困難,這是俄政府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同時,人員短缺也成為部分企業發展的羈絆。俄羅斯統計局數據顯示,俄企業員工數量不足以執行生產任務。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指出,除勞動力問題外,原材料、設備和零部件的運輸困難以及運輸條件惡化也是擴大生產的主要障礙。
為此,俄政府想辦法、找出路,從多維度為工業發展提供支持。去年,俄政府調整補充了加速進口替代的產業扶持計劃,在金融、基礎設施和監管等領域加大支持力度。其中包括通過減少檢查次數和過多的行政程序來減輕企業的行政壓力。
為促進自主可控創新,俄制定了國家政策。聯邦政府不久前批準了有關國家技術發展構想。米舒斯京稱,這將為機床制造、無線電、船舶與飛機制造、醫藥制品等重點領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將制定至少10個此類大型項目,整個項目執行期間的資金將獲得保證。”米舒斯京表示。俄政府希望,高級科技產品盡快實現國產化,不僅要在俄國內具有競爭力,還要在國際市場展現競爭力。
俄總統普京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提出要提高國內供給質量,2023年,俄對工業生產投資額將至少達到2萬億盧布,到2030年將增長5倍,達到10萬億盧布。按照計劃,俄經濟在2030年應轉向“創新型增長”。俄政府希望,通過財政激勵和放松管制讓企業參與創新,同時為大型國家項目制定必要的設備、部件、人員需求清單,盡快實現創新發展這一重點目標。
技術主權意味著俄將更加重視內向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俄并非拒絕對外交流“閉門造車”。俄專家稱,俄羅斯完全有能力依托自身技術發展,但不可能取消一直存在的國際科技交流,這一進程將繼續下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春)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