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道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8日報道,德國工業生產下降幅度之大超出預期,經濟學家們警告說,在工廠訂單、零售額和出口也出現明顯下滑后,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很可能陷入衰退。
德國經濟經受住了能源危機,沒有出現許多分析人士所擔心的大幅下滑。但最近的數據顯示,商業和消費者活動正受到高通脹、借貸成本上升和貿易增長放緩的打擊。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3月德國工業生產環比下降3.4%,為12個月來的最大降幅。
一些經濟學家曾在路透社發起的一項調查中預測,德國工業生產僅會下降1%。英國萬神殿宏觀經濟學研究公司的經濟學家克勞斯·維斯特森說:“這些數據總體來說不樂觀。”
維斯特森說,盡管3月有所下降,但今年一季度工業生產仍環比增長2.4%。但他還說:“遺憾的是,一季度末產出下滑使二季度產出延續疲軟。”
荷蘭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卡斯滕·布熱斯基說,德國工業產出下降“增加了下調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的可能性”,“向下修正實際上就意味著經濟終究還是陷入了衰退”。
德國4月23日公布的預測數據表明,該國今年一季度GDP環比處于停滯狀態,與去年第四季度環比萎縮0.4%相比略有好轉。修正后的一季度數據將于5月25日公布,一般來說,如果一個經濟體的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滑,就可被定義為陷入技術性衰退。
德國工業產出下降反映出了大多數行業的衰減態勢。降幅最大的汽車行業產量下降了6.5%,而機械設備生產下降了3.4%,建筑業下降了4.6%。
德國工業產出仍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該國制造業的悲觀情緒在3月工廠訂單減少10.7%后加劇。這是自2020年4月疫情封鎖措施實施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德國3月零售額下降了2.4%,是所有歐元區國家中降幅最大的。3月出口也出現下滑,環比下降5.2%,對美國和對中國的出口降幅尤其大。
就在公布這些數據的幾天前,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將今年的官方增長預測從0.2%上調至0.4%,稱能源補貼已幫助該國避免陷入衰退。
但一些經濟學家預計,利率可能出現史無前例的提高,再加上通脹水平持續居高不下,這些因素將在今年大部分時間里對歐洲工業中心地區的消費和商業活動造成壓力。
德國商業銀行的經濟學家拉爾夫·索爾文說:“因此,我們預計未來數月工業生產將繼續下滑,這將導致德國經濟不會在今年下半年復蘇,反而可能出現輕度衰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