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祖成)為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等行業正迅速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作為我國電力自動化和智能控制領域的資深專家,劉銳女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深入分析了新型電力系統的變革,并提出了應對挑戰和把握機遇的策略。劉銳女士的見解涵蓋了從新能源的廣泛應用到電力系統智能化的各個方面,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的指導。以下是我們對劉銳女士的專訪內容,帶您了解她對電力系統轉型的深刻洞察。
記者:劉銳女士,您能否詳細介紹一下新型電力系統變革的主要特點?
劉銳:當然,新型電力系統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幾個關鍵方面。首先,發電方式正在經歷根本性的轉變,從以傳統火電為主導的模式,逐步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模式過渡。這種變革不僅能夠顯著降低碳排放,還促進了能源結構的多樣化和可持續發展,滿足了綠色低碳的全球目標。
與此同時,用戶側的電氣化引入了全新的用電模式。這種模式包括從電網獲取電力,涉及到用戶與電網之間的雙向能源互動。例如,用戶可以通過安裝分布式發電設備(如屋頂光伏系統)進行自發電,并將多余的電力反饋到電網中。這種雙向互動模式要求電網具備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以便實時監測和調節電力流向,從而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高效運行。
此外,電網智能化和安全性的提升也面臨新的挑戰。隨著新能源發電的廣泛應用,電網必須能夠處理新能源發電帶來的間歇性和波動性。因此,電網系統需要具備更強的調節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發電和用電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儲能技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有效的儲能系統,可以平衡電力供需,緩解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從而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綜上所述,新型電力系統的變革需要在發電、傳輸和消費環節進行全面的智能化升級,還要求各方面共同努力,以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
記者:面對這些新挑戰,您認為行業將迎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劉銳:新型電力系統的變革確實帶來了許多新的發展機會。技術創新,特別是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的進步,將有助于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同時,綠色低碳目標推動了對先進儲能技術和系統集成方案的需求,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行業的技術創新將成為應對挑戰、把握機遇的關鍵。
記者:隨著電力電子裝置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日益增加,這對控制技術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劉銳:電力電子裝置的廣泛應用確實對傳統電力系統的運行機理帶來了顯著影響。這要求我們采用先進的控制技術,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包括功率控制和能量管理系統的應用在內,協調管理系統的作用將變得愈加重要。有效的協調管理系統可以解決由于電力電子設備接入帶來的復雜性問題,從而確保系統的高效和穩定運行。
記者:在數字能源技術領域,您認為哪些創新和布局尤為重要?
劉銳:在數字能源技術方面,儲能系統的創新是一個重要領域。包括能量管理系統(EMS)、功率控制系統(PCS)和電池管理系統(BMS)等技術,正在得到廣泛應用,并展現了很好的彈性和適應能力。此外,智慧能源系統的技術創新,如配調和用電一體化、光伏儲能充電的協同設計以及能效低碳監測,也在不斷推進,這些技術都能有效提升能源的整體效益。
記者:展望未來,您對電力系統的發展有何看法?
劉銳:我對未來充滿信心。新型電力系統的變革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實現綠色低碳目標的巨大機遇。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系統的優化,我們可以期待電力系統將變得更加智能化和綠色化,從而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積極的貢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