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大興安嶺林區發生了令世人震驚的“5·6”特大森林火災,這場大火燒毀的不僅是森林、財富和家園,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大興安嶺生態系統。大火警示我們,保護生態,防火為先,抓好森林防火不僅是工作職責,也是政治任務,更是歷史使命。
近年來,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工作方針,全面實施“林地協同、防撲一體”,持續優化森防體制機制,壓實防控責任,深化火源治理,著力加強基礎設施投入和科技應用,不斷提升森防隊伍標準化建設,有效防范化解和應對重特大火災風險,全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林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抓好森林防滅火,必須堅持提高政治站位。大興安嶺作為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生態是我們的“根”和“魂”,是林區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本和基礎,作為大興安嶺的守護者,“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币杂X以新時代生態建設的新思想武裝頭腦,心懷“國之大者”,全面對標習近平總書記“林區三問”,從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將增強“四個意識”體現到具體工作中,體現到抓促森林防火上,自我加壓,勇于攻堅,以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縝密細致的安排部署、扎實有力的工作舉措,用每一時、每一刻的階段勝利,確?!叭齻€不發生”,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抓好森林防滅火,必須堅持樹牢底線思維。生態環境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保生態就是保發展。大興安嶺是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大興安嶺的巨大山體和浩瀚森林抵御了西伯利亞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風侵襲,黑龍江、嫩江發源于此,是“高緯度中華水塔”。大興安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森林、濕地、河流資源,對維護東北乃至華北生態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守護好國家生態安全是我們的重大政治任務和工作底線。要強化風險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抓好源頭治理,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不斷提高對重特大火災的預見、預判能力,確保早發現、快處置、保安全。
抓好森林防滅火,必須堅持層層落靠責任。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強化責任意識,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責任是事業所賦、使命所系、本職所在,是忠誠、為民、擔當的具體體現,責任的落實落靠是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的根本保障。要強化“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樹牢“一盤棋”思想,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強化屬地責任和行政首長負責制,以林長制為抓手,全面壓實第一責任人森林火災防控責任、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防滅火主體責任,自上而下逐級健全防滅火“三級包片”責任落實機制,實施戰區、軍地、單位和林農四個聯防,加快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事有人管、責有人擔的森防責任體系。
抓好森林防滅火,必須堅持人防技防結合??萍蓟?、信息化是實現森林防滅火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蛾P于全面加強新形勢下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著眼破解現實難題,開展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先進裝備和信息技術深度應用。近年來,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在國家林草局黨組的領導下,與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全力推進森林防火感知系統建設,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深度應用,改進工作流程、優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森林防火人防、物防、技防、智防有機結合,提升了森林防滅火綜合能力,整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大興安嶺自然災害防御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技術保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將銘記歷史、砥礪前行,站在生態文明建設高度,恪守“守護生態安全,保衛綠色家園”信念,將森林防火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硬任務,以嚴細精實的工作態度,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氣,在莽莽林海中、巍巍群山間,豎起堅不可摧的護衛盾牌,為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貢獻集團力量。
(作者系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