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銷邁上3000萬輛新臺階、汽車出口問鼎全球……2023年,對于汽車行業而言,堪稱最“卷”的一年,卻也是收獲頗豐,超出預期的一年。在國家有關部門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推動下,在全體汽車人的共同努力下,汽車產業以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為中國汽車工業70周年獻上賀禮。
歲末年初之際,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立足對產業的觀察、行業的分析以及現場的采訪、報道,盤點2023年值得銘記的事件、企業(品牌)、人物、產品、社會責任等,今日推出企業(品牌)篇(上)。
加冕“三冠王” 比亞迪登頂全球純電車銷冠
近日,針對“2023年第四季度比亞迪純電車型銷量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純電車制造商”一事,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平臺回應稱,“相比車企,特斯拉定位更接近于一家AI/機器人公司。”馬斯克言下之意是特斯拉與比亞迪不在一個賽道,不具可比性。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銷量佐證之下,比亞迪的強勢登頂是不爭的事實。
比亞迪海豹 企業供圖
2023年,比亞迪累計銷量3024417輛,不僅超額完成300萬輛目標,還打破塵封39年的記錄,即大眾進入中國市場成立合資車企以來,首次由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奪得車市年度銷量桂冠。
過去的一年,比亞迪獲得“中國汽車市場車企銷量冠軍”“中國汽車市場品牌銷量冠軍”“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冠軍”,加冕“三冠王”。在全球總銷量方面,比亞迪正式超越鈴木集團位列全球銷量第九,也成為中國汽車工業70年歷史上首家進入世界年度銷售前十的中國汽車企業。
置身汽車產業變革之中,比亞迪的銷量爆發離不開多品牌矩陣的“開花結果”。2023年,比亞迪王朝、海洋系列車型“中流砥柱”作用盡顯,不僅穩住了銷量基本盤,在各個細分市場更是獨當一面。王朝、海洋之外,仰望、方程豹相繼而來,比亞迪向高端市場亮劍,仰望U8、方程豹豹5逐漸上量。
此外,騰勢家族產品矩陣持續擴充,并逐漸收獲消費者認可。2023年,騰勢D9獲得MPV全市場年度銷量冠軍,改寫豪華MPV市場格局。比亞迪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騰勢規劃3年推出8款新車,包括3款轎車、3款SUV、2款MPV(D9以及更高階的產品)。
國內市場風生水起,比亞迪的國際化之路也漸入佳境。業內認為,在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純電動汽車制造商后,國際擴張成為比亞迪最重要的事項,2024年海外市場將是其主戰場。截至目前,伴隨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和出租車的足跡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城市,其新能源乘用車也已進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足跡遍布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
從小草房走向全世界 奇瑞創三項歷史新高
“小草房里的汽車夢已經走向世界,中國汽車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彎道超車,但中國汽車人的使命還遠未完成,我們仍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保持學習,保持艱苦奮斗,努力向上,”在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看來,“志在頂峰的人,絕不會滿足半山腰的風景。”
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 企業供圖
回首過去的一年,汽車行業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跌宕起伏的外界環境,奇瑞迎風而上,一路高歌猛進,在集團年營收、汽車年銷量和集團年出口方面創造“三項歷史新高”:2023年,奇瑞集團年營收首次突破3000億元;汽車年銷量1881316輛;集團年出口汽車937148輛。至此,奇瑞集團全球汽車用戶累計超過1300萬,其中海外用戶335萬。
產品方面,集團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乘用車品牌齊頭并進,以星紀元ES、智界S7、iCAR 03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產品接連上市,攜手瑞虎9、探索06、星途攬月、捷途大圣等主力車型,形成“新能源+燃油”的全布局態勢。
產品之外,專注技術是奇瑞銷量爆發的有力支撐。奇瑞自主研發的世界級混動技術——鯤鵬超能混動C-DM量產裝車,首搭車型風云A8于今年1月3日正式上市。奇瑞連續第二年發布“瑤光2025”前瞻科技戰略最新成果,全方位布局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智艙、大卓智駕、銀河生態5大領域,建成和在建的瑤光實驗室140多個。
海外出口方面,2023年奇瑞集團出口汽車937148輛,同比增長101.1%,連續21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旗下星紀元ES、星紀元ET等多款重磅產品亮相2023日內瓦國際車展。據悉,2023年共有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海外經銷商、海外媒體、海外客戶做客奇瑞總部。
進入2024年,奇瑞集團將繼續把“遠高于行業增長率,實現比2023年更大成就”作為年度經營目標,繼續堅持品牌向上。
銷量“狂飆” 理想成新勢力年度“黑馬”
“2023年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新年伊始,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便在社交媒體公布喜訊:“2023年目標全部達成。”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理想汽車以全年交付376030輛的成績拔得頭籌,領銜國內造車新勢力交付榜單,超額完成30萬輛年度KPI(關鍵績效指標),這也是中國新勢力車企有史以來第一次邁過三十萬輛年交付大關。截至2023年12月31日,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超過六十萬輛,是交付量最高的中國新勢力車企。
理想L7 企業供圖
理想汽車曾經是“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中的“吊車尾”,然而進入2023年,卻異軍突起,開啟銷量“狂飆”模式。逐漸擴大領先優勢的同時,造車新勢力頭部三強格局也被重塑為“理蔚零”。在銷量的有力支撐之下,理想汽車得到資本市場青睞,不僅市值超越蔚來、小鵬之和,更是在造車新勢力中率先實現季度盈利。
回顧來看,從2022年底開始,理想汽車就正式啟動了組織升級,從“垂直職能組織”轉向“矩陣型組織”。具體而言,在原有的戰略部和產品部兩個橫向實體部門的基礎上新增商業部、供應部、流程部、組織部、財經部五個橫向實體部門,支撐公司的全面矩陣型組織升級和流程運營。
內部優化升級的同時,理想汽車銷量的勢如破竹,更離不開定位精準的產品體系。去年2月,理想L7正式上市,交付后迅速上量。告別了“單一車型打天下”,2023年,依靠L7、L8(理想ONE換代車型)和L9三款SUV車型,理想汽車不僅以“冰箱、彩電、大沙發”等智能舒適化配置深得消費者青睞,更是在30萬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場對BBA(奔馳、寶馬、奧迪)形成有力沖擊。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日,理想首款純電車型理想MEGA即將交付上市,屆時理想汽車將邁入“增程電動”+“高壓純電”并行的新階段。
驕人的成績也讓理想汽車有了更足底氣與傳統跨國巨頭掰手腕。李想透露,理想汽車2024年將挑戰更高的目標:800000(年交付量)、100000(月交付量)、30000(L7交付量)、2000(超級充電站)。他表示,“展望2024年,我們致力于成為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第一。”
“朋友圈”持續擴容 華為四“界”齊發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智能化下半場,軟件定義汽車已然成為大勢所趨,而消費電子與汽車行業的跨界融合早已屢見不鮮。以華為、小米、星紀魅族為代表的“華小魅”以不同形式參與到汽車領域的市場爭奪。這其中,堅稱“不造車”的華為持續攪動著中國車市。
智界S7 企業供圖
“遙遙領先!”“遙遙領先!”……2023年9月25日,一場華為2023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讓“遙遙領先”一詞火爆出圈,華為也由此成為車圈“顯眼包”。伴隨著問界M5智駕版、新M7以及M9陸續上市,在華為流量、智駕、鴻蒙等多重buff助推下,AITO問界系列車型銷量屢攀新高。官方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2月份,問界系列的交付量首次突破2萬輛大關,達到24468輛;2023年全年,問界系列累計交付量94380輛,距離十萬輛門檻僅一步之遙。
問界穩步上量的同時,華為與奇瑞合作的首款車型智界S7也于去年11月底上市。不止于此,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曾不止一次提到,繼問界、智界之后,還將有兩個“界”,分別來自華為和北汽藍谷、江淮汽車合作的成果。四“界”齊發,華為強勢開啟新能源進擊之路。
產品之外,華為過去一年持續擴大“朋友圈”,在汽車領域加速滲透。11月25日,華為與長安汽車在深圳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擬成立新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余承東表示,目前華為車BU正引入投資,走向獨立運營,并已和長安汽車率先合作,歡迎智選車合作伙伴以及一汽集團等更有實力的汽車廠商參與,共同打造開放、共享的技術平臺,為用戶提供卓越的智能電動汽車產品以及極致的智慧出行體驗。(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懿)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