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上海車展上展出的問界M5系列智能增程四驅平臺。新華社記者 王 翔攝
“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盡管業內關于新能源車競賽的這一說法最近頗受爭議,但新能源汽車是智能化的最佳載體卻是毋庸置疑的。與汽車驅動電動化快速推進相伴,整車系統智能化也成為本屆車展企業比拼的重點。
智能化成標配
如果要問哪個展臺最火,一定是位于6.1H展館的仰望。雖然在展臺亮相的只有U8和U9兩臺車,但其發布的“仰望架構”備受關注。據介紹,該架構涵蓋易四方、云輦、刀片電池、超級車身、智能座艙、智駕輔助等六大核心技術。由于仰望U8預售價格高達109.8萬元,引發不少觀眾調侃,“以前是沒錢才買比亞迪,現在是沒錢買比亞迪”。有分析認為,如果憑借技術的破局,仰望在百萬元級市場站穩腳跟,將為自主品牌沖擊高端蹚出一條新路。
吉利汽車攜多款新能源智能化產品亮相車展,并發布吉利銀河L7智能座艙——“智愛座艙”。智愛座艙配置“8155旗艦級座艙芯片+吉利銀河專屬原生智能座艙系統銀河NOS”,星睿智算中心為銀河L7提供云端算力支持。這是國內車企中目前自建設備規模最大的智算中心,可實現350萬輛智能汽車實時在線,云端總算力達81億億次/秒,可謂是在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新能源安全等領域全面賦能。
智己汽車發布了“AI4M智能戰略”。該戰略將通過“軟硬件架構”“大規模智能算法”和“智能場景體驗”三大支點,將AI變革的巨力聚向“忠于用戶出行”。同時,智己汽車啟動了“VMC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器”“全Linux內核艙駕融合系統”“D.L.P人工智能模型”等智能科技。
寶馬亞洲首發的BMW Dee數字化概念車采用了先進平視顯示系統和混合現實交互界面的中央控制系統,能讓用戶獲得沉浸式、可進化的數字化體驗。全彩E Ink版BMW Dee數字概念車則展示了未來車外數字體驗的愿景——車身色彩隨地隨心而變。寶馬集團負責研發的董事韋博凡表示:“全彩E Ink版BMW Dee數字概念車不僅是一場關于汽車的認知革命,也是數字技術與藝術的和諧共生。”
沃爾沃汽車首款基于原生純電平臺SPA2打造的旗艦產品EX90迎來首秀,該車采用中央電子電氣架構,可以實現整車OTA升級。同時,公司還發布了世界樹智能安全體系。這是沃爾沃汽車基于原生純電平臺推出的汽車智能安全技術體系,它將交通出行的安全從傳統的主被動安全,融合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時代趨勢,進一步擴展為車內、車外、車身和人本四個不同的安全空間。
自動駕駛新探索
L2.9!余承東又造出了一個新詞。
上海車展前夕,問界M5智駕版上市。這是業內首個搭載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相比于基礎款M5,新車采用融合感知系統,擁有1顆激光雷達、3顆毫米波雷達、11個攝像頭組以及12顆超聲波雷達,可實現360度全范圍覆蓋與全天候感知,最遠檢出距離達到200米。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U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稱,問界M5智駕版在“鴻蒙座艙天花板”的基礎上,新增“智能駕駛天花板”,是“雙智天花板”。為此,他還在L2.9的“9”上,加了個代表無限循環的點,以示無限接近L3的高階智能駕駛。
由于法律法規和道路復雜等現實困境,最近無人駕駛遭到質疑,但這并不影響企業在自動駕駛上探索的決心。本屆車展,城區NOA功能成為智能出行的一個亮點。
小鵬G6首發,新車搭載了行業唯一量產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XNGP。目前,小鵬已開放上海、廣州和深圳的城市NGP功能。理想則發布了AD Max3.0,其城市NOA將于本季度開始推送內測用戶,年底將覆蓋100座城市。“過去車企差異化的點是品牌、是文化,其他層面差異化很小,但智能汽車到來以后,差異化會被顯著拉大。”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說。
百度Apollo則對外發布了全新升級的駕艙圖產品矩陣并推出旗艦產品城市智駕Apollo City Driving Max。據介紹,該系統配置兩顆英偉達Orin X,算力達508TOPS,是國內唯一一款使用純視覺感知就能在城市道路上帶給用戶連貫體驗的產品。該產品使用的“輕量級高精地圖”比起行業通用的傳統高精地圖要“輕”近80%,能夠以更合理的成本快速推進城市泛化。
據悉,目前百度Apollo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已在31個汽車品牌的134個車型上實現量產,累計搭載超700萬輛。“到2026年搭載了記憶泊車、高速領航、城市領航等L2+級別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車型的市場滲透率將超過15%。屆時,百年汽車產業將在電動化之后,迎來智能化的跨溝期。”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李震宇預計,“當智能化完成市場‘跨溝’后,沒有智能駕駛能力的汽車將難以進入用戶的購車清單。”
供應鏈更重融合
車在變,產業鏈供應鏈也在變。
“從2018年開始,我們一直低頭做產品,現在感覺是時候出來了。”今年智能解決方案供應商億咖通首次參加上海車展,就直接拿下了小鵬和領克旁邊的超大展位。和億咖通一樣,在這里趕著豪擲千金的供應商,還有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芯片等廠商。
為順應智能化的大趨勢,上海車展特別開設了汽車科技與供應鏈展區,展出凈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除了華為以外,國際一線零部件供應商如博世、電裝、采埃孚、大陸等世界百強供應商超過半數參展,展示最新最前沿的汽車關鍵技術;德賽西威、寶鋼、法士特等國內智能零部件供應商也帶來了將面向汽車行業的最新產品和技術。
博世加碼本土化,首次展出的智能座艙技術互動體驗4.0便是由本土團隊研發,可實現無縫駕艙體驗的信息娛樂域平臺,支持“艙泊一體”的跨域功能。采埃孚與大陸也均帶來了行泊一體的系統解決方案,以及4D成像雷達、專注于自動駕駛及駕駛輔助開發的云數據管理平臺等方案。
5年前,車展上很少見到智能網聯零部件供應商的身影,如今它們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地平線、黑芝麻、四維圖新、東軟集團等高科技企業不僅帶來了芯片、雷達、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車聯網等技術與產品,還加速推進著汽車行業與新技術、新材料、電子電力等多領域的跨界融合。
零部件強,則汽車工業強。如果說寧德時代夯實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電動化的底座,當前更需要一批“高精尖”選手,在智能化賽場上,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強芯鑄魂。
記者 楊忠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