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中醫藥發展之困
中醫藥傳承發展多年,千年來一直守護著中華民族的健康。但中醫藥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甚至在1929年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廢止中醫案”,禁止中醫中藥開業,禁止中醫辦醫院、辦學校,取締中醫書刊。1936年,國民政府又提出“國醫在科學上無根據”,一律不許執業的謬論。中醫在中國醫學界逐漸喪失了主流地位,演變為“西醫在朝,中醫在野”的格局。盡管歷史上中醫藥遭受了數次質疑和打壓,但因其實實在在的療效,民間尋中醫、看中醫的習慣從未間斷,老百姓“用腳投票”,選擇適合他們的治療形式。
新中國成立后,盡管中醫藥重新得到了發展,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中醫在野”的大環境并非短期之內可以扭轉。2005年注冊的“圣愛中醫館”是第一家以“中醫館”為名的中醫診療機構,然而直到那時,民間中醫館的生存依舊是個問題。初生的圣愛中醫館每天只有30多名顧客,一度形成員工比顧客還多的尷尬局面。圣愛面臨著連年虧損的局面,不少人都勸創始人劉瓊換個行業投資,何必把錢白白花在前景不明朗的中醫藥行業里。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劉瓊之所以創辦“圣愛中醫館”,并非是以一個商人投資牟利的角度,而是以中醫傳道者的身份。正是因為這一份覺悟,才讓她在層層挫折之下依舊堅持著自己的中醫夢。
新時代,中醫藥復興新契機
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把發展中醫藥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2017年,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確立了法律依據。2019年10月,在全國中醫藥大會上“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的指導思想得到了全面認同和深入貫徹。10月20日,《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正式下發,內容包括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明確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目標方向、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是指導新時代中醫藥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進一步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醫藥事業與中醫藥文化的高度重視。
中醫夢與文化自信
2011年12月22日,圣愛中醫館創始人劉瓊在“云南中醫學院‘創業圣愛,敦行風采’主題講座”中首次明確提出了中醫夢的圣愛企業文化哲學概念。對于劉瓊而言,“中醫夢”這一概念的起源并不復雜,甚至相當樸實:劉瓊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外婆經常跟她講述中醫藥相關的歷史故事,用枇杷葉和杏仁煮水給她喝治療咳嗽。受制于當時農村的醫療條件,劉瓊的外婆后來因腦溢血去世。劉瓊在悲痛的同時,便立志要辦一家條件很好的醫院,去救治千千萬萬像外婆一樣的老人。
盡管如今的圣愛中醫館已經成為云南中醫館的一張名片,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之前,中醫藥的爭議一直存在。這其中的原因十分復雜,一方面,相較西醫,中醫拿不出“人體數據”,依靠個案經驗的累積很難得到廣義上的認可;而另一方面,受長期以來發達國家的文化影響,部分群眾的“崇洋”思想一直在潛意識中縈繞不散,遇病先找西醫,西醫治療無效才前來看中醫的現象十分普遍。尤其對于一些從未接觸過中醫醫療的患者而言,西醫幾乎就是先進的代名詞,而中醫則跟落后劃等號。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尤其是文化軟實力方面的顯著提高,國潮興起,廣大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也隨之增強。“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已經成為過去式,當國人回首觀察中國的民族品牌以及傳統技藝時,也不再先入為主地自我貶低,自我否定,而是能以客觀的心態重新審視那些被自己忽略已久,已經蒙塵的中華寶藏。
中醫藥也無疑也是乘著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東風,得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國人乃至世界面前。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走進中醫館,嘗試中醫的中藥飲片以及針灸推拿,他們中的不少人在嘗試一次之后,都成為了中醫藥的“鐵粉”,無不為中醫藥的神奇而折服。但中醫藥的復興不能僅僅只靠醫生的精進和藥物的研發,作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的文化屬性長期以來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掘。圣愛中醫館創始人劉瓊所提出的“中醫夢”,可以說正是契合了中醫藥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劉瓊將個人的夢想與中醫藥的復興緊密結合,反映了一個現代中醫儒商對于中醫文明復興事業的敬畏與癡情,還有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奉獻精神。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一個國家如果硬實力不行,可能一打就敗;而如果軟實力不行,可能不打自敗。踐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事關全局,刻不容緩。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長期以來,圣愛利用自身優勢及特點,先后成立了集中展示、保護中醫藥文化遺跡的“圣愛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和傳播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培養新一代中醫的“圣愛企業大學”。劉瓊的中醫夢文化人生給人們最深刻的啟示,便是要堅持敬畏中華文化,堅守信仰中醫文化,傳承與創新中醫文化,這才是現代中醫人和現代中醫文化企業人生與事業走向成功的根本之道。中醫夢文化理念的提出,為圣愛人、為中醫文化人和為圣愛中醫館、為中醫文化企業樹立了一面鮮艷的精神旗幟,一把璀璨的思想火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