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遇到各種疼痛,然而部分人群對疼痛的認知仍停留在表面。實際上,疼痛是一種病,需在疼痛專科進行治療!
明確來說,任何疼痛在疼痛專業醫師的診治下都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因此當身體出現疼痛時,應當及時前往疼痛專科就診。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的疼痛科高翃主任接診了一位病情復雜、疼痛劇烈的男性患者,該患者年齡57歲,左腿已持續性劇烈疼痛十三年,VAS疼痛評分10分(疼痛評分:0分為無痛,10分為疼痛劇烈難忍)。在飽受疼痛折磨數十年間,患者每天爆發幾十次劇烈疼痛。由于這種持續難忍的疼痛,患者起初還能依靠支具輔助勉強行走,完成生活起居,但伴隨疼痛病情的持續加劇,患者逐漸只能每日臥床,甚至再也無法像普通人一樣入睡,每天僅能間斷的睡幾個小時,即使在睡眠中也會因瞬間爆發的疼痛而驚醒。短短幾秒內一種劇烈的電擊,火燒針刺的疼痛瞬間從腳底傳遍整個左腿,這種日復一日的劇痛發作患者每日要經歷數十次,承受著常人難忍的折磨。隨著近一年多來疼痛癥狀的加重折磨,患者也逐漸出現頭疼、肢體無力、情緒抑郁等諸多身體反應,苦不堪言。然而這發病十三年間患者也嘗試了四處求醫,一直在尋求幫助解決自己的病痛。
疼痛難忍,該求助哪個科室?
患者在2010年9月不幸車禍后出現左腿髕骨,腿骨骨折,于當地醫院進行左側脛腓骨切開復位和外固定支架治療,術后返家康復。最初康復順利,但在2012年初,患者的左腳外側和足跟開始隱約出現一種持續性的針刺感和電擊樣的疼痛。不久后這種疼痛逐漸加重并且開始漫延至整個左腳,當疼痛發作加重放射至整個左大腿時,患者逐漸出現了左腿的感覺減退、行走無力等癥狀。因疼痛持續逐漸開始難忍,患者遂在2013年5月再次在當地就醫,被診斷為左腿坐骨神經損傷。為解決疼痛問題,患者進行了“左坐骨神經,腓總神經探查松解術”,術后這種電擊樣的疼痛僅有部分減輕但仍舊存在。2020年初,患者疼痛難忍再次就診,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問題,再行內固定手術,術后左腿疼痛癥狀仍未得到明顯緩解。
漫長曲折的抗痛十三年中,患者輾轉反側四處尋醫,期間經歷了各種手術,嘗試了多種治療方案,都無法擺脫疼痛的折磨。近一年多來疼痛越發劇烈,發作時大汗淋漓、渾身顫抖,患者經常需要狠狠地掐住自己大腿臀部的皮膚,用另一種強烈的刺激來緩解左腿劇烈疼痛的感受,輔助支具都無法再支撐患者行走一步,整日臥床,生活已不能自理。于是患者在疼痛難忍之下抱著渺茫的希望再次踏上求醫之路,從外省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疼痛科就診,希望在疼痛科的幫助下讓其難熬的疼痛得到緩解,重歸人生。
高翃主任在接診了這位患者后,詳細了解了患者整體病程,并詳細研究了各項檢查,隨后果斷決定給患者進行脊髓電刺激治療方案!并采用目前脊髓電刺激療法的最新鎮痛模式BurstDR?。這位患者也是華南地區首位接受脊髓電刺激療法最新鎮痛模式BurstDR?的患者,這種新型的刺激鎮痛模式針對慢性頑固性疼痛治療,較過去傳統的鎮痛模式有更佳的鎮痛療效,而且沒有傳統鎮痛模式的刺激麻木感,使得患者在沒有其他異感的同時疼痛得到有效緩解。這種新型的鎮痛模式在國際上已廣泛應用于慢性頑固性疼痛的治療。BurstDR?這項新技術2022年初進入我國,目前國內僅有少數專科中心引入了這項新技術,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疼痛科作為國內領跑的疼痛專科之一,于2023年成功引入了該項新技術,為脊髓電刺激鎮痛療法新添黑科技,也為廣大慢性疼痛患者提供鎮痛治療新方案。
縝密的手術過程
一期手術
高翃主任在術前根據患者的自身條件設計了周密的手術計劃,以便確保將電極放置到最佳位置。術中患者取俯臥位,局麻下操作,通過X線透視引導植入電極,并與患者充分溝通,調整參數測試電刺激酥麻感覆蓋區域,以確認電極位置準確無誤。
測試觀察期
測試初期,高翃主任為患者設置傳統脊髓電刺激模式,刺激器發送弱小的電脈沖傳遞到脊髓神經纖維,激活神經反應來干預疼痛感受信號向大腦的傳遞。患者形容疼痛區域被酥麻感覆蓋,疼痛感緩解50%左右,希望可以繼續測試,以更大程度的緩解疼痛癥狀。
在確認傳統脊髓電刺激鎮痛模式初見成效后,開始測試新鎮痛模式BurstDR?。
在BurstDR?這種新型鎮痛模式中,調控參數均以模仿人體自身神經元信號傳遞信號的方式來干預疼痛信號往大腦傳遞來達到最佳鎮痛的療效,同時同步激活腦皮層中負責管理情緒的區域,在緩解患者身體疼痛的同時也干預因疼痛引發的情緒癥狀,并在確保疼痛得到最大緩解的同時使用最小的鎮痛治療劑量,因此患者并不會感受到以往傳統脊髓電刺激鎮痛模式所帶來的異感。
通過高翃主任的精心治療和對參數多次調控,給患者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測試觀察。患者反饋道,在無刺激感受的狀態下疼痛明顯緩解,以往每天爆發多次的劇烈疼痛發作次數也顯著降低,疼痛感緩解達到了80%左右,各種止痛藥物的用量也減少了,在病房里多年來第一次舒服的睡了一整晚,再沒有在睡夢中被瞬間爆發的疼痛驚醒,并且開始下地活動。在測試觀察期結束時,患者也激動地說道:“十三年了,我終于能睡個好覺了!”
二期手術
經過一周的測試體驗治療,該患者的各項治療評分均獲得滿意效果,疼痛感受顯著下降,伴隨著疼痛被緩解,患者的睡眠,活動能力均顯著提高,長期服用的止痛藥物的使用也顯著減少。隨后高翃主任為該患者植入了永久脊髓電刺激系統(鎮痛起搏器)。
關于疼痛的小知識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有三億人正在飽受慢性疼痛的折磨,而疼痛是患者前去就診的最常見的原因。但是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認為疼痛僅僅是一個癥狀,大部分人群認為痛起來忍忍就過去了。但不為所知的是,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與身體疾病甚至情感相關,當發生疼痛感受時應及早干預盡早治療,否則長期的疼痛困擾將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工作、學習甚至喪失基本生活保障。
當疼痛發生卻得不到有效治療時,患者將伴隨出現不同程度的情緒抑郁等軀體表現。
現代醫學觀念也將疼痛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通常有明確病因,治療的重點針對病因,而慢性疼痛往往表現出病因不明或是有明確誘因,但未能得到較好治療的、長期存在并困擾患者的疼痛。因此,疼痛即是疾病,而任何疼痛在疼痛專科醫師的診治下都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當身體出現疼痛的情況下,應當及時來疼痛專科就診。
“電一下就好”,脊髓電刺激治療
脊髓電刺激療法(俗稱鎮痛起搏器)是一種在脊髓及周圍神經層面,利用植入性技術,依靠電治療手段來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治療方案。該療法是通過干擾神經信號的傳遞抑制疼痛,相對于原先的損毀和切除而言,整個治療過程可逆,并且治療參數可調節,安全性高。整個治療分為測試治療體驗和脊髓電刺激系統永久植入兩個階段,術后患者也可通過便攜式程控儀對刺激的強度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該療法重點強調的是可調控,目前在國內外臨床使用有40余年歷史,廣泛應用于帶皰神經痛、糖尿病足、下肢缺血性疼痛、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等軀干、四肢的頑固性慢性疼痛的治療。
關于我們和專家介紹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疼痛科,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發展成為診療服務區域廣泛,臨床技術特色突出,在國內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疼痛專科,也是中華醫學會疼痛分會臨床培訓基地(深圳),深圳大學疼痛重點實驗室,為國內現有規模最大的臨床疼痛診療中心之一,2014年被評為首批疼痛科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目前由熊東林主任帶領的疼痛科團隊是一支擁有多學科專業水平的醫療團隊,涵蓋疼痛、麻醉、骨科、神經內科以及中醫專業,在治療水平方面處于國內前列,并包括多種國內外最先進的疼痛治療技術,同時包括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為廣大疼痛患者提供多元化的、有效的治療選擇,服務于廣大疼痛患者,幫助飽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解除疼痛困擾,享受美好生活,找回尊嚴和自信。
高翃,疼痛科副主任醫師,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醫學博士。現工作于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疼痛科。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理痛專家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疼痛醫師分會委員,廣東省疼痛康復學會常務理事兼癌痛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癌癥疼痛學組副組長,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顱神經疾病分會委員,深圳市健康管理協會緩和醫療分會常委,深圳市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委會理事。擅長于運用脊髓及外周神經電刺激術、鞘內藥物輸注系統植入術、神經射頻手術、椎間盤減壓術等微創技術治療癌痛、帶狀皰疹性神經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頭面相關疼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性疼痛、下肢血管源性疼痛等各類慢性疼痛疾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