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北京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又稱“中國藥谷”)企業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應用于腦部的磁共振監測激光消融治療系統,亮相2023中關村論壇重大科技成果專場發布會。
近年來,手術機器人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攻關智能手術機器人,推進手術機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規范應用。
據了解,華科精準自主研發的磁共振引導下顱內激光消融設備(以下簡稱“SinoLITT?系統”)解決了過去幾十年來微創消融技術在臨床應用中存在的消融體積小、消融范圍不清晰不可控、水腫嚴重、損傷正常腦組織等問題,實現微創、可視化、精準消融,對于顱內病灶的治療具有卓越的效果,是神經外科微創治療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
由于技術及海外市場被壟斷等原因,從2007年美國FDA批準磁共振引導激光間質熱療(MRgLiTT)治療顱內疾病至今,相關國產設備存在近16年的缺位。華科精準在發展早期便對此進行布局,2020年研制出國產MRgLiTT系統——SinoLITT系統,并于同年啟動上市前臨床試驗,2022年提交注冊,最終于2023年獲得上市批準。如今,華科精準磁共振引導激光消融治療系統在多項技術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
這離不開“中國藥谷”的政策利好及“管家式”服務。華科精準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劉文博表示,因磁共振的特殊性,公司缺乏臨床實驗的無菌場地,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積極溝通協調,幫助解決場地問題,推動項目建設;通過聚集院所、人才等創新要素,構建平臺生態,完善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園區營商環境,為手術機器人乃至整個醫療器械產業的創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利用5G遠程通訊、AI+大數據等技術與手術機器人的融合,將是國產手術機器人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謀篇布局,積極探索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的跨學科知識創新和知識生產新模式,促進產、學、研、醫、用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高度融合,深度挖掘“人工智能+生物數據”創新模式。
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把“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際壟斷”作為發展目標,緊抓全球生物科技創新、交叉學科不斷融合機遇,集聚創新要素,推動醫藥健康產業與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5G等數字經濟領域融合發展,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醫療器械領域加強自主創新研發,加大“卡脖子”瓶頸攻關,實現醫療裝備、機器人等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供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