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制造向新發展
江西沃德爾科技產業園生產現場。 吳紫云攝
在江西瑞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5G+”數字無塵車間里,一個個精密零部件通過全自動設備實現產出并進行自動質檢。“這是新能源汽車剎車系統零部件,對生產環境和產品精度要求都很高。”公司總經理徐俊說,公司已成立20多年,之前主要生產光學接插件等小微產品,技藝不精,利潤不高,10年前開啟了二次創業,向精密制造進軍,不斷發展壯大。
江西瑞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轉型升級,折射出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微型元件產業向“大精密”產業嬗變的歷程。
余江區是全國三大微型元件生產基地之一,但受制于產品單調、精度不高、工藝老舊等因素,產業發展舉步維艱。近年來,余江區結合自身稟賦特點和比較優勢,引導企業將目光從微型元件的小門類,放大到涵蓋高端汽配、光學眼鏡、電子元器件等多門類的“大精密”產業,打造“多條腿走路”的鏈式發展集群,闖出了一片發展新天地。
“通過技術、設備的升級,企業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近10年間,余江恒欣精密元件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范焦余參與了企業4次技術改造。以光纖連接件為例,從改用成型料,到自動上料,再到全自動化,“以前一臺手工設備一天產量只能達到2000個,現在一臺自動設備20分鐘就可以完成。”
幫助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余江區大力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推進工藝現代化、產品高端化,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效益;出臺企業增資擴產、技改扶持辦法,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政府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推廣財園信貸通、設備貸等政策,讓企業大膽闖新路。”余江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吳翠薇介紹,比如瑞源精密等企業,在政策支持下經歷二次創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營收成倍增長。目前,余江生產的光纖通信精密連接件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5%以上。
培優做大強“鏈主”,謀劃健全產業鏈。余江區主動拓寬“大精密”產業發展路徑,瞄準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中上游配套產業,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在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優的同時,厚植鏈式思維,全力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實現強鏈補鏈延鏈。
鷹潭金莊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熊丁金以前在浙江從事標準件汽車螺絲螺母銷售。2015年,金莊機械落戶余江精密制造產業園,轉型生產精密汽車底盤配件。熊丁金剛回來時,企業也曾面臨發展困境,“周邊沒有配套產業,模具都買不到。”當地政府圍繞金莊機械開展以商招商,自2019年起先后引進力貝汽車配件、鑫達源機械制造、邁孚機械、勇裕鍛壓等多家上下游相關配套企業。
在精密制造產業園里,從一家企業發展成為一條有20多家相關配套的汽車底盤配件產業鏈;沃德爾科技產業園連年投資擴產,6年間從一期發展到九期,吸引來一大批配套企業落戶;余江眼鏡從銷售端回溯到生產端,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并獲評國家級特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眼鏡、汽配等多個產業都實現了區域內小‘鏈條’,并通過抱團發展,形成有競爭力的區域品牌。”余江區商務局局長孫智棟說,政府通過深化“大精密”產業產品鏈、供應鏈、創新鏈的研究,結合實際精準招商、補缺補弱,推動產業向集群化方向邁進,不斷延伸產業鏈。
對外延伸產業鏈,對內助企練“內功”。余江區緊緊圍繞企業發展需求,著力打基礎、利長遠,為企業提供貼身服務。強化精密制造產業運行監測調度,助力企業增強風險防范和管控能力;聯合本地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在沿海地區設立“人才飛地”等,助力企業招才引智;打造32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助力企業科技創新;等等。
“我們著力打造良好產業生態,推動‘大精密’產業形成集群,推動開發區集群式滿園擴園。”余江區委書記羅衛國表示,目前,余江區“大精密”產業實現量質齊升,全區共有精密制造產業規上企業47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專精特新企業14家,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52億元。 (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