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3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大會”在廣東東莞舉行。會上,多位與會人士圍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認為要持續推進轉型,通過開拓創新以增強自身競爭力。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提出,要進一步夯實經濟回升的基礎;要著力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要持續推進制造業的數智化改造和綠色化轉型;要高度重視和大力促進傳統制造業的品質提升;要促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特別是要切實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先進制造業中心)所長王昊表示,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其實都需要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下開拓創新。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乃至未來產業的培育,要做好頂層謀劃,看準方向,為以后的產業培育、技術創新指明道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表示,當下,我國制造業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引入新的生產要素、新的生產力和新的模式。
廣東省智能裝備制造協會名譽會長、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何思模表示,數字化、低碳化、智能化、自動化,是任何企業都要面對的迭代升級。企業必須要瞄準這“四化”,才能增強自身競爭力。
何思模提到,要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研發經費的大量投入。此外,如何招攬和培養高端人才也是不少企業面臨的挑戰,為此,他建議,一方面要與國際接軌,引進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國內院校應加強高精尖人才的培養,“我們要做好強根、強本、強基,才能強大。”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