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市場接受“體檢”
結果顯示,社交平臺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成新問題
近3年來導游滿意度持續下降,從業服務規范性有待提升;仍存在隱性強制消費現象;社交媒體的種草、攻略信息易誤導消費者,內容合規和治理問題有所顯現,成為旅游消費新問題;本地特色游在相關配套服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8月6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4年北京旅游消費體驗調查報告中指出了上述問題。
今年二季度,北京市消協對北京旅游消費進行了體驗調查,合計完成3000個有效樣本。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旅游消費環境持續向好,但隱性強制消費現象等老問題仍在,社交平臺中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成新問題。
一些老問題仍然存在
在大巴車上導游對景區介紹后,要求游客坐長城的纜車及看天橋表演,總計220元,這個過程沒有和游客商量,而是直接挨個收費……據北京市消協體驗員觀察,該旅行團基本都消費了這個項目,存在隱性強制消費嫌疑。
此外,部分旅游線路對沒有參加自費項目的游客缺乏妥善安排。如某條體驗線路中,導游對于沒有參加自費項目的游客沒有合理安排,放任不管。旅游過程中,導游加收了兩個自費項目,分別為頤和園的游船和圓明園電瓶車。
例如,在頤和園游覽中,導游帶領參與自費項目的游客去坐船,對沒有參與自費項目的游客說:“你們上湖心島自己逛逛,半個小時后往南走,到文昌閣等我們?!钡锤顿M游客在文昌閣等了3小時,導游才回來。人員集合后,該導游領著游客沿著東岸從文昌閣走到仁壽殿,直接出了東宮門,結束了頤和園旅游過程。
報告指出,該線路導游擅自增加自費項目,并對未支付參與自費項目的游客缺乏妥善安排,讓游客整體體驗感非常差。
社交平臺誤導消費者成新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體驗員在體驗10條一日游線路中發現,有6條線路的導游未佩戴導游證或展示電子導游證。而問卷調查也顯示,近3年來導游滿意度持續下降,提升導游從業服務規范性成為北京一日游的重點改進方向。
目前,社交媒體平臺的旅游攻略也成為消費者初期旅游規劃的重要參考,這是網紅城市或景點能迅速火爆出圈的基礎。本地游體驗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平臺,每條本地游線路安排兩位體驗員,合計10條本地游線路20人次體驗調查。
結果表明,無論是社交媒體平臺還是在線旅游平臺,在實際信息呈現上都存在較大感知價值偏差,這種情況表明平臺信息可能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亟須各平臺在內容真實性、用戶行為習慣、推薦算法上進一步優化,切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問卷調查也顯示,提及今年上半年遭遇的旅游消費問題,“社交媒體平臺中存在虛假宣傳”比例為41.24%,且該問題比例相較之前有較大上升。社交媒體的種草、攻略信息易誤導消費者,內容合規和治理問題有所顯現,成為旅游消費新問題。
建議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和政策引導
為促進旅游行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旅游消費環境,提高消費者旅游服務感受,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和政策引導,在重點方面持續發力,促進旅游消費健康可持續發展。
根據多年調研數據,北京市旅游環境治理和監管取得了顯著效果,但還需要在重點方向持續發力。如根據旅游法第四十一條、《導游人員管理條例》第八條、第二十一條規定,導游進行導游活動時應當佩戴導游證;此外,個別導游服務隨意、缺乏有效監管。目前,導游服務規范性已經成為重點問題,亟待進一步強化管理。
同時,應加強對社交媒體的監管,督促企業進行合規管理和內容治理。目前,社交媒體的旅游攻略已經成為消費者初期旅游規劃的重要參考,這種內容優勢也促使旅游經營者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展跟團游業務。調查結果顯示,在本地游的社交媒體內容體驗中,信息呈現與實際體驗存在較大感知偏差,可能會對消費者造成信息誤導。
此外,根據旅游法第四十八條、《北京旅游條例》第四十八條,通過網絡經營旅行社業務的,應當依法取得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并在其網站主頁顯著位置標明,但一日游體驗調查中,有平臺上的商戶未明示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同時,本次體驗調查期間,在某平臺搜索“旅游團建”關鍵詞,在商品顯示結果中,多數商戶未提供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信息。
圍繞旅游消費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社交媒體及入駐商戶監管,督促平臺企業加強合規管理、內容治理,切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