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我、擁有至少一項深入鉆研的興趣愛好,這是人們對于90后的普遍認知。90后是可以讓生活多線程、卻又雜而不亂的一代,如果稍加用心,還可以將其中的一兩項做得很漂亮。
沈帥波,是少有的橫跨文字出版、圖文原創、中短視頻三大內容形式的商業與品牌觀察者,長期研究商業社會和品牌發展,其中《藏在縣城的萬億生意》累計閱讀量過億,成為近五年最爆款的商業分析文章之一。2020 年起,沈帥波開始著力運營中短視頻平臺,目前在 BILIBILI 平臺擁有百萬粉絲,累計站內播放近 6000 萬,是站內最頭部的真人出鏡商業觀察 UP 主,其開創的“破產系列”主要研究線下門店生意,是 B 站的爆款專欄系列。
風口上成長的自媒體人
90后一代在互聯網的浸淫下長大,乘著微博的東風,沈帥波收獲的遠不止一個賬號。
“2010年大一暑假,我接到一個電話說有人要跟我們社團合作,然后就頂著大太陽坐了3個小時的公交車去了學校。”沈帥波所在的學校位于上海奉賢區,從市中心到那的時間抵得上坐高鐵從上海往返南京的時間。
站在他面前的是新浪北京負責全國校園微博推廣的負責人。“他們給我講互聯網,說這個可以顛覆世界,我不明白他們在說什么,但我相信他們說的事情,而且我覺得新浪是一個特別牛逼的公司,整個人都很興奮。”盡管已經5年過去,回憶起當時的畫面,沈帥波依然很是興奮。在熱情地帶領對方深入上海各高校完成推廣活動的一個月后,沈帥波接到了一通來自北京的電話,“他們讓我負責全上海的校園推廣,并且要一周內搭建一個20人的團隊,覆蓋上海的所有大學。”
“當時覺得人生好奇妙啊!”時間倒退回一個月前,相信備受3個小時車程折磨的沈帥波做夢都想不到自己會成有機會為新浪微博做事。
為新浪微博供職的2年時間,沈帥波有了比同齡人更多的職場和社會經驗,相比書本上的紙上談兵,他收獲的是真實的商業運轉經歷。從2010到2013,新浪微博快速崛起,“最鼎盛的時候,只要報出‘新浪微博’這4個字就能感覺到聚攏來的光芒”,沈帥波享受著這份光芒,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份光芒需要養分的滋養,“我覺得,這不足以支撐我的發展。”
筆者認為,90后一代是幸運的一代,從他們進入大學、行將進入社會開始,就要迎接接踵而至的各種風口,從社交網絡的興起,再到創業浪潮的突襲,似乎上帝格外地寵愛他們,而需要他們做的,只是做好準備抓住機會而已。
2013年,已經在上海家化成為優秀品牌策劃人員的沈帥波瞄準了微信公眾號,與微博上偏向于科普的@我愛PPT相比,他想擁有一個更能代表個人觀點的平臺。2013年7月,微信公眾號“進步主義”誕生,粉絲數量在2年時間一路增加至20萬。
其實,在此之前,非新聞專業出身的沈帥波從未正式進行過一次專訪,所有的轉折都從“進步主義”誕生那一天開始。從13年7月微信公眾號注冊成立,到2014年中旬接到了第一個采訪,再到2015年沈帥波接受菁英計劃項目組的采訪,他用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40多個采訪。
“從140字的微博到幾千字的文章,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不知道如何寫文章的沈帥波買回了一整年的《第一財經周刊》和《哈佛商業評論》,在3個月的時間里集中學習研究商業文章的寫法,“我去看人家的文章如何開頭,如何布局,如何描述一個商業模式”,從最初的做筆記,到臨摹,再到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這個過程,沈帥波用了近一年的時間。
膨脹下的焦慮
踩在每一個風口上成長的沈帥波占據了太多天時地利,也讓他小小年紀便收獲了太多光芒和成績,好在他能在肆意的膨脹下適時冷靜,而冷靜過后則是隱隱的焦慮。
“2012年到2013年是我的一段巨大的膨脹期,賬號非常火爆,很多人來找你做廣告,這些收入足以讓我成為同學里最有錢的人,再加上每天在金茂上班,總覺得自己特別厲害。”沈帥波說,那段光芒籠罩的日子“會讓你對這種模式特別依賴,也會讓你錯過一些新生的事物和機會,而你一旦習慣了這種方式,你很快就會被別人替代。”
沈帥波的第二段膨脹期出現在2014年。隨著“進步主義”在自媒體人圈子里漸漸小有名氣,以及邀約到的受訪嘉賓日漸增加,他開始覺得自己已經順利完成了從微博到微信的轉型,“覺得自己的原創內容做得不錯,寫得也不錯。”而微信平臺上越來越多的熱門公眾號猶如一盆冷水澆醒了膨脹下的沈帥波,“其實自媒體人都會有一種焦慮,你需要能夠讓讀者持續的感受到新鮮感。”驚醒下的沈帥波開始注重迭代,更加注重內容的采寫與編排,希望能借此不辜負持續關注他的讀者們。
跟沈帥波聊,筆者最大的感受是,這是一個生活和精力都極其多線程的男生。拋開他在工作之余將微博、微信賬號打理得井井有條不說,在不斷地在膨脹狀態下反思自己的過程里,他開始明白,“無論是@我愛ppt,還是進步主義,其實都是很小眾的東西。”
2014年10月23日,沈帥波從上海家化辭職,在KTV用一瓶黑方把自己灌斷片兒后,他決定不再做小眾產品。
這一次他把目光鎖定了廣大的職場白領。
“投資人曾經問過我如何以24歲的年紀,去教育25歲到35歲的白領,我雖然沒有多大的野心,但24歲的我真的希望可以用這些年的經驗和思考去影響30歲的職場人士。”沈帥波說。
沈帥波涉足的是已經廝殺得火熱的在線教育市場,他能否駛出這片暗礁遍地的紅海也許還有疑問,但對于只有24歲的他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時代,什么都是未知,一切皆有可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