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天美传媒星空传媒使用方法,正在播放东北夫妻内射,天堂av国产av在线av秋霞,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

中國企業報集團主管主辦

中國企業信息交流平臺

微博 微信

【高質量發展產業調研】瓷業升級

2023-04-06 11:0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次閱讀
 
【高質量發展產業調研】瓷業升級


W020230406270180851760.jpg

游客在江西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內游覽參觀。新華社記者 萬 象攝


  陶瓷,土與火的交融,記錄著世界工業文明的歷史輝煌,講述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從景德鎮出發,與國同名的china(瓷器)傳奇徐徐展開。千年窯火,鍛造了一個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和陶瓷生產大國,產瓷區遍布大江南北,陶瓷年產量和出口量穩居世界首位。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提出,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同年7月,試驗區實施方案獲國務院批復,提出要培育陶瓷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陶瓷文化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為我國陶瓷及其他傳統文化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作為我國基礎雄厚、體系完備、輻射面廣、享譽海內外的產業,china“made in China”的故事在新時代如何鋪展?經濟日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陶瓷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大而不強的現狀有待改變,只有處理好“新與舊”“內與外”“高與低”“制與智”“灰與綠”的關系,才能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新與舊——

  千年窯火不息,創新創造不止

  《天工開物》有云,“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從瓷石、瓷土到燒制成器,七十二道工序只為巧奪天工,留給人間滿目琳瑯。

  傳統顏色釉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鄧希平,至今仍堅持著傳統技法。盡管年過八旬,工作室內,窯爐旁,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施釉、造型、燒制的忙碌身影。

  57年間,鄧希平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顏色釉瓷的傳承與創新,她用精準的科學實驗方法、超人的毅力攻克了千百年來傳統顏色釉瓷生產中的一個個疑難問題,用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顏色征服了世界。“雖然配方一樣、施釉人一樣、窯次一樣,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作品會燒壞。燒壞了就砸掉,不能讓次品流入市場。”鄧希平說,要燒制一個完美的高溫顏色釉作品,不僅需要制作者對釉料、坯料的自然屬性了解深刻,而且還要求制作者對窯火的控制掌握到位。“每件瓷器都是有生命的,我享受這種創造生命的感覺。”

  刻苦研之、科學用之、藝術馭之,正是有鄧希平這樣的能工巧匠,接續傳承中華民族的創新創造基因,才有了宋青白、元青花、明色釉、清粉彩這些耀古爍今的傳世經典,才有了“千年瓷都”景德鎮的中國文化符號。

  “是什么支撐了一座城市千年興盛?”江西省景德鎮市委副書記吳雋認為,景德鎮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瓷都”,最早是因為它是個工業城市,曾引領全球工業浪潮,并在不斷創新中完成了陶瓷工業的技術突破,比如溫度、配方等。“在傳統思維中,景德鎮只是個文化傳承的城市,實際上更是創新的城市,是創新鑄就了產業的巔峰。”

  不僅僅是景德鎮,時至今日,一代代匠人不斷創新創造,探索陶瓷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接續夢想。

  產品創新,讓陶瓷產業儀態萬千。

  各類貝殼被蔚藍的海水裹挾而至。在山東省無棣縣境內的渤海灣西南岸,每年新堆積增加貝殼10萬噸以上。“海瓷是繼陶瓷、骨瓷之后世界第三大瓷種,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山東海瓷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春森說,海洋貝瓷制作工藝復雜、環節眾多,其顯著的特點是高鈣、不含重金屬,其含鈣量比傳統白瓷要高出5倍以上,鉛鎘溶出檢測遠低于國家標準,具有瓷質細膩、壁薄輕柔、釉面滋潤、玲瓏剔透等特點。由于原材料的特殊性,海洋貝瓷具有重量輕、透明度好、白度高、熱穩定性好、機械強度高以及綠色環保等獨特品質。

  “讓藝術走進生活,讓生活更美好”是景德鎮德韻陶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追求。從瓷盤瓷瓶到瓷禮瓷桌,瓷與人們的生活結合得更為緊密。該公司觀宋品牌創始人劉瑞華說:“我們推出瓷禮好酒、瓷禮好茶、瓷家具、瓷文創等系列產品,把生活美學融入到產品中,每年在新產品研發設計、人才引進、數字化技術升級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占比超50%。”

  瓷瓶、瓷盞、瓷碗、瓷畫大家十分熟悉,瓷地毯您見過嗎?在景德鎮市名鎮天下陶瓷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記者被充滿東方元素設計的上百個品種瓷毯吸引,看上去像地毯,摸上去有纖維質感,踩上去有地毯質感,但材質卻是陶瓷,大大降低了后期清理成本。該公司董事長歐陽琦說,公司在業界率先自主研發的“陶瓷文創地毯”,耐磨、耐摔,剛中有柔,不僅引領了家居裝飾新風向,還廣泛應用于機場、高鐵站、標志性建筑等大型工程的裝飾場景。“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建筑藝術美學,并借助‘一帶一路’推動陶瓷產業和文化走向世界,在新時代體現中國風的世界范。”

  “來景德鎮玉柏玲瓏之家,我們一起數星星。”在景德鎮市珠山區“陶然集市”,景德鎮玉柏瓷業有限公司舉辦的“星空酒會”,將“玲瓏瓷、星空、光”等元素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該公司董事長李輝豐說,針對喜愛戶外活動的消費群體,他們研發出“若有光”拾光系列產品,營造出“舉杯邀明月”的奇特意境,以場景創新贏得消費者。

  銷售渠道創新,讓陶瓷產業更快觸達消費者。

  “始燒于唐中期、盛名于北宋的汝瓷,曾創造了‘雨過天青云破處’之美。”在河南省寶豐縣汝瓷產業園電商直播基地,今年53歲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國奇,正將一件件精美的汝瓷產品推介給廣大“汝粉”。“每次4個小時,已有1.5萬多名粉絲,目前網上銷售的產品占比一大半。”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基地通過運營賦能、流量扶持、供應鏈扶持等方式搭建豐富的產品供應鏈,助力汝瓷產業向現代數字化、電商化方向轉型升級發展。

  德化瓷有“中國白”“中國瓷器之上品”等美譽。在福建德化抖音電商直播基地,6000多家商家入駐抖音、拼多多、中瓷網絡等網絡營銷平臺,交易額每年達20億元以上。“2022年‘雙11’期間,德化抖音電商直播基地銷售額同比增長50%。”德化縣縣長方俊欽說,縣里成立了順美海外倉業務工作站、網絡直播協會、廈門電商分會,推動跨境電商集聚發展,2022年新增300多家企業與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平臺開展對接合作,拓展線上市場,全縣網絡零售額有望達180億元以上。出口額7.3億元、增長180%,拉動外貿出口增長70個百分點,成為該縣重要出口增長點。

  內與外——

  有品牌缺名牌,有產權需保護,墻內開花也要香飄墻外

  2022年11月8日,“景德鎮制”區域品牌形象標識和宣傳口號發布會暨“景德鎮制”區域品牌系列標準發布會在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舉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杜同和表示,這標志著千年瓷都景德鎮開創了現代化品牌建設的新紀元,對于推動陶瓷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我國是陶瓷生產大國,從藝術陶瓷到日用陶瓷,從工業陶瓷到建筑衛生陶瓷,再到先進陶瓷,都創造了不少品牌。如在建筑陶瓷領域,誕生了馬可波羅、東鵬、蒙娜麗莎等世界知名品牌。在日用陶瓷領域,“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北方瓷都”河北唐山、“中國瓷都”廣東潮州等,也都赫赫有名。但調研中,業內人士坦陳,隨著消費升級,通過品牌來判斷產品的質量與服務逐漸成為消費的主流模式。然而,外國客商對中國陶瓷品牌認知度并不高。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近35%的消費者青睞國內建筑陶瓷品牌,主要考慮是價格優惠和購買的便利性,而非考慮產品的質量與服務;22%的消費者傾向于國外品牌,認為國外品牌質量更值得信賴。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國陶瓷品牌建設如何上臺階、擴影響?不少產瓷區正在破冰。

  ——舉辦行業展會,培育品牌打響品牌。淄博陶瓷是山東淄博的城市名片。淄博市傳統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何雅英說,當地重點在3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做好陶博會展示平臺。淄博陶博會已成為吸引國內外參展企業進行產品交易的重要平臺。二是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展會,曾連續5年組織企業參加中國消費品(俄羅斯)品牌展,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三是運用好“淄博陶琉匯”微信公眾號,宣傳推介企業、工作室和新品新作。截至2022年8月,淄博建陶獲得國家馳名商標9個、山東省著名商標35個,淄博建陶的競爭力、影響力、美譽度不斷提升。

  ——打造城市品牌,陶瓷企業搭上發展快車。“德化正全力打造世界瓷都品牌。”德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秋英說,為活化利用世界遺產金字招牌,該縣通過串點成線、文創植入等形式,成功打造了以世遺點尾林—內坂窯址、屈斗宮窯址為核心,串聯中國茶具城、月記窯文創園、陶瓷博物館等陶瓷文化展示點的精品線路,積極培育“世界遺產地·德化百館游”陶瓷文化旅游品牌。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呵護品牌健康發展。“沒有保護的創新等于零。目前,我仍感覺企業維護知識產權成本較高,落地較難。從創新的角度講,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后,很多企業會脫穎而出。”歐陽琦說。為此,景德鎮制定《關于打造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品牌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強陶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若干意見》,成立全省首家知識產權律師調解中心,加強對先進工業陶瓷、文化藝術陶瓷、高端日用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構建了更嚴密、更高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持續推動陶瓷品牌建設是實現我國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業內專家建議,未來,應進一步鼓勵陶瓷企業積極帶頭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制定。針對地方區域特色,引導與支持地方政府加強地理標志證明使用的管理,保障陶瓷地理標準產品知名度,積極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知名大師品牌。鼓勵地方發揮媒體作用,提升本地陶瓷知名度。

  高與低——

  先進陶瓷乃“兵家必爭”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陶瓷只是一種堅硬但易碎的物體,缺乏韌性,也缺乏塑性。在景德鎮等陶瓷產區采訪,記者發現了陶瓷的“另一面”:耐高溫、耐高壓、耐腐蝕。

  這些由氧化鋁、氧化鋯、碳化硅等組成的陶瓷新材料,被稱為“先進陶瓷”,因為原料和制造工藝不同,具備光電、聲學、磁性、透光等特殊性能,可上天入海,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生物醫療、半導體、芯片封裝、通訊電子等高科技領域。

  陶瓷產業由大變強,突破口是轉型升級。瞄準高端,推陳出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是不二選擇。

  新材料一直被視為制造業發展的先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包括先進陶瓷在內的新材料產業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在江西奧福精細陶瓷有限公司溫度高達1300攝氏度的窯爐里,坯體經過成型、燒結、加工,最終得到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陶瓷,而是一種特殊的蓄熱材料——堇青石質蜂窩陶瓷。

  該公司總經理湯金明說,“滿足高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機動車,必須配置高性能的排氣后處理系統。蜂窩陶瓷載體是排氣后處理系統的基礎部件,因為熱輻射特性好,可以有效過濾汽車尾氣中的炭黑。”過去,國內市場95%以上的同類產品都來自日本、美國。近年來,公司堅持自主創新,專注于攻克蜂窩陶瓷載體制造技術難題,多項技術、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

  從2021年起,景德鎮明確把先進陶瓷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國家先進陶瓷產業發展樣板區,目標是到2025年,先進陶瓷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再造一個景德鎮陶瓷工業。

  主攻先進陶瓷,折射出的是“千年瓷都”在陶瓷產業布局上的超前視野。景德鎮陶瓷大學材料學院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所所長田傳進說,當前,全球先進陶瓷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元級。先進陶瓷不僅是全球高科技領域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潛力所在、關鍵所在。

  在湖南醴陵,綿延千年的窯火也因先進陶瓷的導入,被點得更亮。目前,醴陵市級以上陶瓷創新中心26個,擁有陶瓷新材料企業37家。以華鑫電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陶瓷制造企業的產品已成功打入海外市場。

  放眼各大陶瓷產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在先進陶瓷部分細分領域已形成了自己的優勢。今天,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陶瓷密封件生產國、世界最大的石英坩堝生產國,在陶瓷基板、陶瓷片式電容器、光通訊領域的插芯與套管制造等方面也具備了比肩世界先進水平的能力。

  然而,在納米級粉體制備技術、制造裝備水平等關鍵核心領域,還有諸多“卡脖子”難題亟待突破。

  ——核心技術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田傳進舉例說,一些高性能粉體原料國產化率還比較低,比如氮化鋁和氮化硅陶瓷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和風力發電等領域應用廣泛,但由于國內制備、提純技術能力不足,目前粉體原料主要依賴進口,不僅成本高昂,也影響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

  ——制造裝備自主化程度不高。三責(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徐家駿說,由于先進陶瓷生產過程中需要研磨、拋光等精加工,對制造設備的精度要求很高。盡管國內企業也會引進一些國外工藝裝備等,但因為投資巨大,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壓力,而國內的仿制設備因為加工水平的差距,可靠性和穩定性暫時無法完全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準。

  “在陶瓷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產業轉型升級的科技需求更加迫切,再往上發展觸碰的都是技術天花板,必須提升自主創新水平,才能不斷推動產業邁向高端,逐步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從根本上避免被‘卡脖子’。”景德鎮陶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田永清說。

  產業升級如何破題?

  一方面,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在位于景德鎮昌南新區的特種工業陶瓷研究院,由國家“重點人才計劃”專家領銜的技術創新團隊,瞄準超細超純增韌粉體、半導體用高純陶瓷材料等前沿領域開展自主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引進、孵化的華迅特種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任世峰說,“背靠大院大所等高端科研機構,我們一手抓原始創新,一手抓成果轉化和技術應用,打通產學研全鏈條通道,有核心技術做后盾,我們就有了跟國際一流企業比拼的底氣”。

  另一方面,補齊陶瓷設備裝備制造短板。在中科超聲(山東)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從2008年開始,科研團隊就開始致力于超聲波技術開發應用。該公司董事長廉守才說:“產業要振興,裝備需先行。”陶瓷裝備自主研發能力不強,制約中國陶瓷產業的發展。隨著先進陶瓷加工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也在倒逼裝備制造企業加速自主創新、國產替代的速度。10多年來,經過引進、消化、吸收,企業在切割機、磨床、穿孔機等領域積累了一大批自主研發成果。

  參與調查的企業和專家紛紛看好先進陶瓷產業發展的前景。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越申說:“未來陶瓷產業應首先瞄準先進陶瓷等高附加值產品和領域,這也是歐美發達國家陶瓷產業的發展方向,對于中國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而言,順勢而為,方可有所作為。”

  制與智——

  從工匠手造向智能化、數字化邁進,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務之急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中國瓷器之美,融入了歷代工匠的技藝與心血。

  如今,陶瓷產業從人工生產轉向智能化、數字化生產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務之急。

  2022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推進陶瓷成型、施釉等重點環節數字化改造。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扶持政策加速落地,賦能陶瓷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的浪潮。

  在景德鎮邑山陶瓷智造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陶瓷產業作為現代制造業的“真容”:信號燈閃爍,機械臂伸展,智能生產設備在高速而安靜地運轉——從上料、成型、修坯到補水,整個生產流程全部自動化,最終瓷泥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制品。

  2019年9月,該公司斥資1億元,建設了這座年產1000萬件瓷器的智能工廠。“過去,陶瓷產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通過引進全球最先進的設備、工藝和智能化軟件,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提升了產品的品質。”該公司總經理嚴豪說。

  站在國內唯一的杯類自動滾壓生產線前,嚴豪舉例說,傳統生產線至少需要10名工人,而在這條智能生產線上,1個工人能夠操作3臺到4臺機器,不僅彌補了過去陶瓷產品規模化生產的短板,同時與傳統生產過程相比,粉料不收縮、不變形,陶瓷產品的品相更好,優級率提高了15%左右,在市場上也更有競爭力。

  與日用陶瓷相比,建筑衛生陶瓷市場體量更大,企業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對智能化、數字化改造的需求更為迫切,對自動化設備制造能力要求也更高。采訪中,不少企業表示,目前陶瓷生產的核心自動化設備和配件主要依靠進口,推動高端專用裝備自主化是整個陶瓷產業邁向智能化發展的關鍵。

  在建筑陶瓷產業重鎮廣東佛山,科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從1992年成立以來,一直在裝備制造業深耕。在全球陶瓷機械領域,2021年全年整體市場規模約200億元,而科達制造就做到了近60億元,占據近三分之一的份額。

  該公司新型壓機總監呂國鋒說,作為國內行業唯一可以提供陶瓷“整廠整線”生產設備的企業,他們以“減人增效、節能降耗、信息智能”作為專業設備研發關鍵詞,幫助更多陶瓷企業向“無人工廠”邁進。“我們在陶瓷機械數字化、智能化這兩個方向上持續探索,經過這些年的積累,在陶瓷裝備這個細分領域,已具備與行業巨頭一較高下的能力。”

  “作為傳統產業,陶瓷衛浴企業面臨的招工難、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的問題對行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機器代人是建筑陶瓷、衛生潔具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傳媒中心主任馬德隆建議行業企業盡快提高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水平。

  推動陶瓷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能靠企業單打獨斗,需要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等多方協作、共同發力。

  在湖南醴陵,近3年來,近100家陶瓷生產企業累計投入近4億元進行了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引進安裝近1100臺(套)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裝備。目前,醴陵陶瓷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超過70%,在全國陶瓷主產區位居前列。

  在廣東佛山,2022年政府通過推動數字化百億扶持政策、在廣東省地級市中率先評選數字化示范標桿等創新舉措,給予陶瓷企業的扶持資金總額超過1.1億元。

  在山東淄博,2022年政府出臺陶瓷產業數字化提升行動計劃,運用兩化融合、設備購置補助、“技改專項貸”、綠色工廠等各項扶持政策,全力支持窯爐改造建設……

  智能化、數字化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降本增效。工業互聯網的創新應用,已從龍頭企業內部拓展到產業鏈上下游,日益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

  2022年11月,中國陶瓷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上線。作為陶瓷產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工程,這一平臺集資源服務、設計創新、共享智造、品牌認證、陶瓷推廣、供應鏈協同于一體,致力于成為陶瓷行業發展的“產業云腦”。如今,平臺匯聚了超過1.5萬條陶瓷資源數據,吸引了1萬家產業服務商、3000余家全國陶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

  長期以來,陶瓷行業缺乏能反映商品價格和生產成本變動程度及趨勢的指數,這是制約陶瓷產業實現數字化的一塊短板。

  2022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上,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和地方政府聯合編制的“中國陶瓷價格指數”首次發布,一舉改變了中國陶瓷產業缺乏全國性、全品類價格指數的局面。景德鎮市瓷局副局長段雪燦說,發揮指數的“風向標”作用,能夠為陶瓷企業的市場銷售、生產活動提供更為及時準確、有用有效的市場信息和決策依據,這對于加快數字化技術應用,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為我國陶瓷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都具有重要作用。

  從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編制陶瓷產業價格指數,智能化、數字化成為傳統陶瓷行業轉型升級的破題之舉。

  杜同和說,陶瓷行業正處于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對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先進高端新技術、裝備的需求提出了新要求。未來需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步伐,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陶瓷文化變活、把陶瓷產業做精,奮力跑出中國陶瓷工業發展的“加速度”。

  灰與綠——

  “雙碳”挑戰,綠色轉型關乎形象更關乎生存

  蒙娜麗莎佛山西樵“綠色工廠”作為標桿性項目,吸引著各地人士參觀學習;景德鎮箭牌衛浴新建工廠,瞄準業內最先進智能生產線標準建設……調研組走訪各大陶瓷主產區發現,一場場綠色化、低碳化競賽正在上演。陶瓷企業正用腳踏實地的實踐和真金白銀的投入彰顯著行業綠色轉型的決心。

  近年來,國家陸續制定相關政策,持續強化對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和節能減排的監管。特別是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作為建材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陶瓷行業正式進入“兩高”之列,迎來了更加嚴格的環保治理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積極施行政策迭代和環保提標,陶瓷產業特別是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經營規范性不斷提高,清潔生產改造、節能改造等環保投入顯著增加,加快了陶瓷產業向綠色發展的轉變。

  能源置換,為陶瓷產業積蓄“綠色動能”。在全國第二大建筑陶瓷產區江西高安建陶基地,濟民可信清潔能源項目于2022年11月1日起,向基地內的85條建筑陶瓷生產線集中輸送清潔工業燃氣。“使用清潔能源后,每年可為基地企業節約標準煤2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0.3萬噸、二氧化硫5.7萬噸、氮氧化物排放1.6萬噸,并極大解決酚水、焦油等環境污染問題。”高安市環保執法大隊隊長熊斌說。

  “我們以前采用自制煤氣,不但危險系數高,而且處理排放污染物的人力成本也很高,要七八十個員工負責自制煤氣全流程。”江西新明珠建材有限公司車間負責人洪單生說,使用清潔工業燃氣后,企業制氣的人力成本可減少八成。

  “隨著清潔工業燃氣向企業集中供氣,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能源供應,使企業生產更安全、更節能、更環保,陶瓷產品的品質也更優良。”在同樣實現集中制氣的河南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安陽新福潤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希說。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建陶企業天然氣使用率由10年前的不足5%提高到60%以上。目前,廣東、福建、山東、四川、遼寧等產區陶企均已完成清潔能源改造,廣西、河南等地也提出全面“煤改氣”。

  光伏發電也成為陶瓷產區實現降碳增效、零碳轉型的重要一步。“我們在園區規劃建設了30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全部采用陽光電源逆變解決方案,每年發電約1.2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11.1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9.25萬噸,可100%滿足園區智能化生產使用。”江西省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管委會黨委書記席永春說。在湖北通城陶瓷產業園,亞細亞陶瓷有限公司通過光伏發電站推進能源綜合利用系統建設,年發電量達2200萬千瓦時,榮獲“國家綠色制造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

  清潔制造,成為陶瓷企業共同的“綠色追求”。在江西太陽陶瓷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粉塵、污水已無蹤影。整條生產線全封閉、自動化運轉,工作人員坐在智能監控室里,就能監控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和煙塵排放的各項指標,實現全流程智能清潔生產。“企業能耗和排放指標均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瓷磚生產真正實現‘精、凈、靜’。”該公司總經辦主任黃金平說。

  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連續10年獲中國日用陶瓷產量、出口額全國第一。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誠告訴記者,他們多年做外銷,產品出口歐美、日本等地。近年來,公司投入500萬元引進日用陶瓷自動化生產線,用科技的力量減排,大幅降低噸瓷能耗,單位產品能耗由750公斤標準煤/噸瓷降為680公斤標準煤/噸瓷。

  “我們要求企業必須對生產線進行環保升級改造,裝上除塵脫硫設備,以及對廢水、廢氣排放情況實施24小時在線監控,并與環保局在線監控平臺聯網。”席永春說,目前,基地陶瓷企業已經實現100%環保在線監控,建陶生產車間正由過去的“灰頭土臉”向現代化的“一塵不染”轉變,智能清潔制造漸成趨勢。

  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韓文認為,綠色發展是最終目標,智能制造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正不斷破解綠色制造的障礙,5G技術、工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更為陶瓷產業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新的引擎。

  “我們通過高新技術改造,不但實現了精準溯源,而且達到了節能減排提效的目的,人均生產效率可提高269%,運營成本降低31.8%,能耗可降低42%。”中材電瓷電氣有限公司智能裝備部經理陳志鵬說,他們率先在電瓷行業推動先進制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制造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并利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不斷提升電瓷產品燒成工藝,推進電瓷產業朝綠色低碳發展。

  “沒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企業就沒有生存的資格。對陶瓷企業來說,轉型陣痛不可避免,但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黃金平認為,對于企業來說,只有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包括流程結構、能源結構、生產工藝等,才能走上不斷迭代、精進的升級之路;對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從源頭入手,統籌推進減排降碳協同治理,另一方面要加快打通相關產業循環經濟鏈,形成高質量發展產業集群,為陶瓷產業的綠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傳承制造技藝,融入當代審美,這樣的陶瓷業向“新”而立。

  制定行業標準,打造集群品牌,這樣的陶瓷業向“強”邁進。

  插上科技翅膀,擁抱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這樣的陶瓷業向“智”而飛。

  錨定產業高端,沖破“卡脖子”難題,這樣的陶瓷業向“高”突圍。

  利用科技成果,加快綠色轉型,這樣的陶瓷業向“綠”而生。

  近年來,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形勢,我國陶瓷行業企業積極轉變發展思路,適應市場發展需求,推進轉型升級,實現“穩中求進”。日用陶瓷的升級,建筑衛浴陶瓷的轉型,科技陶瓷的生長,推動這個傳統產業向科技化、工業化、智能化、技術化產業迭代。

  古老的陶瓷產業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喜愛、參與,融入了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等新營銷模式,走得更遠。入夜,在陶溪川的街巷間,一個個小棚子下,不少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學生用自己的創意作品與世界對話,一張張年輕的笑臉、一個個手機屏幕,傳遞著這個行業的勃勃生機。

  同時,帶動的不僅僅“在瓷”。一個個陶瓷小鎮、一處處陶瓷博物館、一個個手作工坊,還有以瓷元素吸引消費者的文旅項目,讓“陶瓷+”成為生機勃勃的產業,拉動著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帶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意和生活。

  在江蘇南京,依托當地陶瓷企業和陶瓷博物館,高淳區建設發展陶瓷文化特色小鎮,將文化創意、商品交易、旅游休閑產業聯動發展,打造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高技術陶瓷產業基地。

  在甘肅白銀,平川區建設了占地約1800畝的陶瓷小鎮,地上嵌著瓷片,墻上鑲著瓷片,街燈和籬笆都是瓷的模樣……這里集陶瓷研發生產、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成為消費新亮點。

  業內人士表示,陶瓷雖起源于傳統制造業,但后續產業空間的培育大有可為。如果把陶瓷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其與旅游的結合就是一種“破圈”。未來,亟待深化創新創意能力、提高與市場的貼合、打造有價值的品牌。

  陶瓷,凝結著工匠的創造,記錄著創新的靈感,見證著時代的榮光。從歷史中走來的陶瓷產業,融入時代氣息,鐫刻中國氣象,必將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經濟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王 晉 李彥臻 劉 興 祝 偉)


點贊()
上一條:國家發改委:國家加強鐵礦石價格形勢分析研判和期現貨市場監管2023-04-05
下一條:鋼鐵業減碳持續推進2023-04-07

相關稿件

【高質量發展產業調研】孵化未來 2022-09-19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制造業重鎮東莞涌現新動能 2023-06-12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23年自治區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的通知 2023-04-11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上海:數字化重塑城市生活 2023-05-12
“金融活水”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吹響“制造業當家”奮進號角 2023-04-25
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企業報 中國社會經濟網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新浪財經 鳳凰財經 中國報告基地 企業社會責任中國網 杭州網 中國產經新聞網 環球企業家 華北新聞網 和諧中國網 天機網 中貿網 湖南經濟新聞網 翼牛網 東莞二手房 中國經濟網 中國企業網黃金展位頻道 硅谷網 東方經濟網 華訊財經 網站目錄 全景網 中南網 美通社 大佳網 火爆網 跨考研招網 當代金融家雜志 借貸撮合網 大公財經 誠搜網 中國鋼鐵現貨網 證券之星 融易在線 2014世界杯 中華魂網 納稅人俱樂部 慧業網 商界網 品牌家 中國國資報道 金融界 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招商聯盟 和訊股票 經濟網 中國數據分析行業網 中國報道網 九州新聞網 投資界 北京科技創新企業誠信聯盟網 中國白銀網 炣燃科技 中企媒資網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廈門銀鷺食品有限公司 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 濱州東方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喜來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昌市| 弥渡县| 密云县| 名山县| 扶余县| 聂拉木县| 庄河市| 东乡县| 蓬溪县| 融水| 潍坊市| 汕头市| 叶城县| 竹北市| 密云县| 宜君县| 孟村| 玉树县| 阿尔山市| 肥西县| 利辛县| 安远县| 平潭县| 罗源县| 偏关县| 连南| 大英县| 莱州市| 通辽市| 银川市| 海丰县| 南靖县| 辉南县| 开阳县| 友谊县| 尉犁县| 崇义县| 南木林县| 永安市| 陕西省|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