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月31日新華社報道,中央網信辦近日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專項行動。本次行動聚焦侵犯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網絡信息內容亂象,重點整治無事實依據憑空抹黑詆毀企業和企業家形象聲譽、炮制傳播虛假不實信息、敲詐勒索謀取非法利益、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和惡意炒作涉企公開信息等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抹黑詆毀企業和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言論在網絡上屢見不鮮,一些營銷號發布涉企虛假不實信息,甚至以刪帖、消除影響為由索取公關費等,大肆向企業“敲竹杠”。此外,也不乏一些行業競爭對手聘請的“網絡黑公關”“網絡水軍”,通過惡意制造負面言論貶損企業商譽和形象,甚至形成了龐大的地下產業鏈。
這類抹黑詆毀企業和企業家的行為之所以未得到有效遏制,一方面源于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此缺乏重視,僅靠涉事企業及企業家忍無可忍后拿起法律武器維權。而通常維權的成本又較高,一場官司打下來耗時費力,一些企業往往選擇忍氣吞聲。另一方面,這類侵權行為主體多樣,其中包括不少為蹭熱點、博流量而編造散布虛假信息的自媒體及其他網絡用戶。因而,此類案件也存在取證難、確定損害后果難等現實難題。
網絡上針對企業的各類虛假信息不時出現,會損害涉事企業的聲譽與形象,侵犯其合法權益,影響企業正常運營,會對營商環境造成惡劣影響,不利于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去年,中央網信辦就開展了相關治理工作,印發了《網站平臺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規范》,明確了六類涉企網絡侵權信息。今年又將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納入專項行動,再次體現了“除惡務盡”及堅決保護企業及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態度——強化熱搜榜單等重點環節管理,嚴格要求相關賬號、MCN機構不得炒作營銷涉企侵權信息等一系列針對性強的舉措,有利于倒逼網站平臺履行好自身管理責任,清理整治涉及企業和企業家的各類虛假不實信息,為企業發展營造公正透明的網絡環境。在此基礎上,對相關抹黑詆毀企業及企業家的不法分子,也要嚴格懲戒,令其付出應有代價。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推動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一些地方相繼設立企業家日、企業家節,大力肯定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等支持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行為有目共睹。企業和企業家應是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而非“待宰的羔羊”。期待相關行動取得積極成效,讓抹黑詆毀企業的“網絡黑嘴”付出應有代價,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法治環境。(戴先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