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潛在商機,提供個性化服務。
在技術創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
積極創新消費模式,從“人找貨”變為“貨找人”。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平臺企業如何利用好自身優勢,進一步激發內需潛力,尋找新的消費增長點,從而更好賦能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
善于借勢。平臺企業要深度挖掘潛在商機,提供個性化服務。如今供給端相對充足,但有效供給——能夠切實滿足消費者需求或者引導需求的商品略顯不足。互聯網上有海量消費者,在數據分析和用戶畫像等技術手段賦能下,平臺企業可以在第一時間捕捉消費需求變化,甚至能夠借勢熱點現象,把信息快速傳遞給供給端,從而實現定制化生產。
例如,前不久淘寶公布了2023年度商品榜單,烏梅子醬、《孫子兵法》書籍等均為熱銷產品。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商品都是因為某部熱播電視劇或某首熱門單曲登上熱搜,平臺順勢將社會熱點傳遞給中小商家并迅速投入生產。如此一來,便創造了有效供給,一筆筆實實在在的訂單為企業帶來不少收益。
專注創新。平臺企業要在技術創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演進,數據和信息實現跨區域交互,制造業、農業、服務業不斷向智能化轉型,上下游供應鏈更順暢高效。大型平臺企業具有良好的技術基礎,需加大研發力度,打造便捷、易用、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加快形成大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格局,激發各類經營主體創新創業熱情,提高生產效率。
探索模式。傳統電商平臺企業要主動求變,積極創新消費模式,如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從“人找貨”變為“貨找人”,增加訂單量。同時,要拓展跨境電商、農村電商、國貨“潮品”等細分領域市場,擴大銷售范圍、擴增消費品類,為中小商家提供更多市場機會。
當下,平臺經濟已經進入新階段,越來越多的傳統頭部平臺企業流量逐漸見頂,這就要求平臺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尋找發展第二曲線。認真對待廣大中小企業的合理訴求,順勢而為,主動開展工作,實現平臺企業與中小商家多方共贏。比如,推動產業協同和生態圈建設,提高供應鏈效率和競爭力;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減少流量、物流、倉儲等費用,提供低成本金融服務等,減輕中小商家經營負擔,增強其盈利能力。
擴展新消費、挖掘新渠道、提供新支撐,平臺企業是擴大內需潛力的重要力量。要尊重平臺經濟發展規律,建立創新發展、開放共享的平臺經濟秩序,營造中小企業公平競爭、消費者權益得到良好保障的網上營商環境,實現平臺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作者:李芃達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