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布“2020-2021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符正平介紹,過去一年自貿試驗區在改善投資便利化方面主要有三個亮點。一是深圳前海實施的跨區域稅收事項全流程通辦、新開辦企業稅務9環節“套餐”網上辦,做了很多創新性的探索,其信息技術在優化政務流程中的應用得到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二是廣州南沙對標香港公司注冊制及國際先進商事規則,在國內率先探索試點商事登記確認制,將商事主體設立登記從行政許可調整為行政確認,進一步減少了政府對微觀市場行為的干預,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起草制定的《商事主體登記管理條例(草案)》吸納南沙的改革試點成果,標志南沙的先行先試為全國統一商事登記立法提供了自下而上推動改革的“南沙經驗”;三是上海自貿試驗區以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正面導向對產業升級的帶動作用顯著,表明“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自貿試驗區將成為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符正平認為,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南沙可以進一步推進,助力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樞紐。南沙自貿片區在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中,應結合自身產業發展特點,在推動企業掛牌上市、保險業發展、跨境金融、航運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深化創新建設。“在金融創新方面,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進行各類金融創新試驗。比如,私募股權轉讓、金融科技創新等相關政策支持。”
符正平說,自貿區承擔著金融開放壓力測試,既要加強改革創新系統集成,也要統籌開放和安全,并及時總結經驗并復制推廣,發揮好改革開放排頭兵的示范引領作用。“在金融支持對象方面,除了大力支持科技企業發展外,還應著力扶持服務業、貿易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金融支持對象除了先進制造業和科技企業外,還應將先進服務業相關企業納入重點支持范疇。在對金融企業的營商環境支持方面,除了稅收政策支持外,行政效率以及相關法規的明確性和執行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記者 孟盈如 廣州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