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戶“獨角獸”企業、5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滇中硅谷”、全球最大的海綿鈦生產基地……
憑借良好的營商環境、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近年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其中,楚雄州工商聯及其所屬商會,以優質服務厚植民營企業投資興業的一方沃土。
圖為一列動車組列車駛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龍川鎮的一片稻田(新華社發,夏天彧 攝)
服務夯基:民企“點菜”,政府“配餐”
“只要找上他,即便他不能解決,也能幫忙找到解決問題的人和路徑。”談及工商聯為企服務的感受,龍佰集團旗下云南國鈦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紀委書記李光春感慨,“娘家人是我們的堅實依靠。”
李光春口中的他,是楚雄州祿豐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朱國相。據了解,云南國鈦2019年重組新立鈦業后,曾面臨人員短缺、歷史債務復雜、社保劃轉等多重難題。
“朱國相和州、市兩級工商聯一竿子扎到村委會,為我們發布招工信息、現場招工;協調人社、公檢法等部門幫助公司組建維權委員會,協助化解債務……”據李光春介紹,正是各級工商聯的傾情服務和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云南國鈦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見效;投產以來,各級工商聯在股權融資、社會化配套服務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保障。
“‘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是祿豐市工商聯為企服務的真實寫照。”云南錦潤數控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監事張峰表示,工商聯就是企業的家人、朋友,共同營造了良好的政企氛圍。
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優質的服務,也吸引了大批企業赴祿豐投資興業。2023年,祿豐市私營企業凈增3302戶;祿豐產業園區也成為云南省三年提升計劃重點培育的千億級產業園區之一。
祿豐市工商聯傾情服務僅是楚雄州為企服務的一個縮影。據悉,楚雄州工商聯協調建立了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機制和州、縣黨政領導掛點聯系民營企業制度,由民企“點菜”,政府職能部門精準“配餐”,匹配相關服務。
僅今年上半年,楚雄州共有36名州級領導掛點聯系73戶企業,為民企解決實際問題130余件;10個縣市級開發區管委會共有326名領導掛點聯系992戶企業,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500多件。今年上半年,楚雄州工商聯幫助917戶有融資困難的民營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支持11.44億元……
“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是工商聯作為‘娘家人’的職責所在。”在楚雄州委統戰部副部長、州工商聯黨組書記李維峰看來,聚焦民企急難愁盼,工商聯力爭做到“有求必應”,暫無法解決的也會定期反饋事項進度。
圖為云南國鈦廠區一角(云南國鈦供圖)
信任提質:效率為先,雙向奔赴
云南宇澤一期3GW單晶硅拉棒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創造了180天內從簽約到點火試機的“楚雄速度”;50億元、100億元、175億元,龍佰集團投資額持續加碼,見證了民企在楚投資興業的“楚雄熱度”;云南錦潤數控訂單已排至10月,展示了在楚民企發展的“楚雄厚度”。
“信任是最高的效率。”李光春認為,正是楚雄州、祿豐市各級部門傾注真心,為企解憂,讓企業更有發展的底氣、更有投資的信心。
據了解,楚雄州各級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效能革命,以平臺機制建設為抓手,從培根促長、紓困促企、權益保護、開放合作等維度,延伸服務企業深度、拓寬服務企業廣度,為企業投資興業厚植發展沃土,經營主體數量持續擴容。截至今年5月,楚雄州實有經營主體37.9萬戶,較2023年末凈增1.16萬戶。
在經營主體數量增長的同時,楚雄州著重開展培優扶強工程,精準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楚雄現有優質中小企業186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戶,創新型中小企業141戶。
“企業發展實效是楚雄經濟發展活力和發展質量的具體體現,也是楚雄州服務效能的最佳標尺。”楚雄州工商聯副主席、秘書長李聰榮指出,楚雄州各級政府與企業之間雙向奔赴、相互信任、彼此成就,為楚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數據顯示,2023年,楚雄州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952.95億元,同比增長6.0%,占GDP比重52.2%;今年一季度,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221.62億元,同比增長6.3%,占全州GDP比重52.0%,拉動該州GDP增長3.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楚雄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讀懂企業需求、贏得企業信任是我們工商聯工作的積極追求。”李維峰表示,下一步,楚雄州各級工商聯將繼續以“有為工商聯”為指引,苦練內功提升服務質效,傾注真心為企賦能。
商會搭臺:跨界融合,互促共贏
楚雄是“彝繡之都、賽裝圣地”,牟定縣彝繡產業占楚雄全州的18.7%。為進一步推動“指尖藝術向指尖經濟”“民族文化資源向產業經營資產”轉變,牟定縣依托該縣彝繡協會和鄉鎮商會,整合全縣各彝繡經營主體、繡娘等資源力量,高標準打造集生產、銷售、參觀、旅游、體驗、研發為一體的文旅融合產業園區,持續擴大彝繡產業的品牌力和發展力。
圖為游客在牟定錦納非遺文化傳承有限公司門店選購彝繡產品(普明惠 攝)
“商協會上聯政府,下接企業,是產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平臺。”中共牟定縣委書記李明峰表示,“產業園區+彝繡協會+鄉鎮商會”模式有效打通了彝繡供應鏈企業、繡娘、物流、直播平臺等資源,不僅拓展了產業應用場景,而且有效降低了產業綜合成本,更讓群眾有一技之長,企業有綜合競爭優勢,產業有發展合力。
目前,牟定縣彝和園文化產業園共入駐彝繡企業52家,全縣彝繡非遺傳承人27名,帶動400名會員、105家彝繡企業、8800名繡娘共同發展彝繡產業,形成了“縣有園區、鄉有車間、村有繡坊”的發展格局;2012年至2023年的11年間,牟定縣彝繡產業增加值增長了10倍,繡娘人均收入從600元增加至3200元,穿在身上的藝術繡品變成了增收致富的法寶。
不只牟定彝繡產業,楚雄各級商協會及會員企業正發揮各自“朋友圈”“人脈圈”,為當地特色產業賦能、為地方發展助力。
此外,楚雄在全州103個鄉鎮深化商會改革中,通過“黨建+鄉村振興平臺”,組織州直屬商(協)會與鄉鎮商會結對共建,構建跨界融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促共贏的“兩新”組織黨建新格局,在“雙向奔赴”中進一步增強鄉鎮商會黨組織經濟發展領頭雁、政策方針宣傳員、基層社會治理好幫手、扶危濟困急先鋒和鄉村振興主力軍的引領保障作用,形成了州、縣(市)、鄉(鎮)、村(社區)服務民企“四級聯動格局”,有效打通了服務民企的“最后一公里”。
“商會有為,工商聯作為。”云南省工商業聯合會研究室主任王忠華認為,商會是工商聯基層工作的有效載體和重要依托,楚雄州各級商會為商會賦能地方經濟貢獻了“楚雄樣板”,基層商會改革正在云南各州市陸續展開,為“有為工商聯”創造“商會活力”。(錢國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