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規模再創新高
海關總署7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1.17萬億元,同比增長6.1%,貿易規模再創新高。其中,出口12.13萬億元,增長6.9%;進口9.04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3.09萬億元,擴大12%。
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我國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超過21萬億元,且實現了進出口增速的逐季加快。據統計,二季度,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7.4%,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別高2.5個和5.7個百分點,外貿向好勢頭得到進一步鞏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曉蘭表示,上半年進出口增速逐季加快,這一趨勢表明,隨著國內經濟回升向好以及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加快,我國外貿活力不斷釋放。
機電產品競爭優勢明顯。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8.2%,占出口比重的近六成,其中集成電路、汽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是我國出口產品“大頭”,同比分別增長25.6%、22.2%、10.3%。
貿易方式上,一般貿易、加工貿易、保稅物流進出口均增長。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13.76萬億元,同比增長5.2%,占我國外貿總值的65%;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3.66萬億元,增長2.1%。此外,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2.96萬億元,增長16.6%。
貿易主體上,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均增長。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1.64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5%,比去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我國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位置。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17萬億元,增長0.2%,占我外貿總值的29.1%。國有企業進出口3.31萬億元,增長1.2%,占我外貿總值的15.6%。
貿易伙伴上,我國對東盟、美國、韓國進出口增長。上半年,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5%;我國與第二、第三、第四大貿易伙伴歐盟、美國、韓國分別進出口2.72萬億元、2.29萬億元、1.13萬億元,增速分別為同比下降0.7%、增長2.9%、增長7.6%。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0.03萬億元,增長7.2%。
“總體看,近期貿易復蘇的勢頭比較明顯,尤其是出口端保持了穩中有進的態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徐德順表示,雖然下半年貿易環境仍較為復雜,但依托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以及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外貿進出口有望延續回升向好勢頭。
張曉蘭認為,上半年外貿領域的三方面特點值得關注。一是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保持增長。數據顯示,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6.6%,占外貿總額的17.1%。二是高端、智能、綠色產品出口拉動外貿增長。其中,技術含量及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三是民營企業的活力持續釋放。
專家表示,受主要貿易伙伴經濟走勢不明朗、訂單轉移等因素影響,下半年我國外貿仍將承壓前行,需進一步統籌貿易發展和安全問題,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隨著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組合拳的持續發力顯效,廣大經營主體迎難而上、創新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培育,外貿實現全年“質升量穩”目標仍有堅實基礎。 (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