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經濟發展“含新量”
圖為中新廣州知識城知識產權服務園區。 (資料圖片)
科研城市排名躍升全球第八位,全社會研發投入首超千億元,獨角獸企業增量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量翻番,力箭沖天、海底采冰等“上天入海”硬科技取得新突破……近日,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曬出的一份成績單,顯示了2023年廣州經濟發展的“含新量”。
創新能力大幅躍升的背后,是科技金融的強力支撐。近年來,廣州金融系統通過優化科技金融政策環境、強化銀企對接、發展科技信貸、完善多層次科技金融體系等舉措,為科技企業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促進科創、金融、產業深度融合。
近兩年,力箭一號固體運載火箭3次叩問蒼穹,累計發射37顆衛星,其研制者廣州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憑借大運力、低成本、高可靠優勢成為我國商業火箭領域龍頭企業,2023年市場份額達12%。中科宇航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廣州眾多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的支持。自2018年成立以來,中科宇航完成了5輪融資,在商業航天公司中的資金使用效率最高;在廣州地區累計取得4億元銀行授信;目前已開展上市申報準備工作。
眾多像中科宇航這樣的高科技企業能專心投入研發、打磨產品、提升競爭力,與廣州完善多層次科技金融體系,呵護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路徑的努力密不可分。近年來,廣州一方面加大風投創投支持力度,設立1500億元產投母基金、500億元創投母基金、50億元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設立廣州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基金,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種子期、起步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另一方面舉辦“領頭羊”擬上市企業評選等活動,助力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同時,支持企業利用債券市場融資,推動科技企業成功發行全國首單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全國首單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將知識產權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
良好科技金融生態的形成,需要持續優化的政策環境。2023年,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等多部門聯合印發《廣州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從制度上明確了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的具體措施,引導金融資源向各類科技型企業項目、重點科創產業鏈群集聚。廣州還建立并完善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對合作銀行為科技型企業貸款本金損失的50%進行補償,引導其加大對中小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
越來越多的廣州科技企業成為政策受益者。創立于2013年的廣州茶里集團有限公司,最初是一家小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興業銀行廣州分行將其作為該行“芝麻開花·科創小巨人”客戶進行培育,納入廣州市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作為增信方式,提供信貸支持。如今,CHALI茶里已成為中國高端茶飲品牌的代表之一。
專注于城市級智慧停車服務的廣東云網通信有限公司,每年研發經費投入超過營收的10%,資金短缺是其發展的一大痛點。受益于廣州市、黃埔區的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以及知識產權貸款等金融支持政策,云網通信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去年榮獲華為開發者大賽中國區企業賽道二等獎,還成為“2023年中國智慧停車十佳運營服務商”。
據統計,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自設立以來,已累計為1.1萬余家科技企業提供授信金額超1400億元,發放貸款超840億元。
把握好科技與金融融合的節點,推動銀企有效對接。近年來,廣州積極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創新平臺,開展豐富多樣的科技金融對接活動。如建立廣州市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整合各類金融資源,為科技企業提供創業投資、科技信貸、上市等“一站式”服務。開展“科技金融特派員”“科技金融工作站”活動,從銀行、股權投資機構中選擇科技金融特派員,并從孵化器、眾創空間中遴選科技金融工作站,為企業提供找貸款、找投資、找政策、找培訓等智能對接服務,近年來累計舉辦科技金融對接活動近1200場,促進上千家企業獲得融資超232億元。
“2024年,廣州金融系統將繼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快培育科技企業上市,強化風投創投支持,完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爭創廣深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邱億通在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金融分會場會議上表示。 (經濟日報記者 鄭 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