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紛至沓來、企業趕工生產忙……開年以來,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迸發。
2023年是民營經濟的“政策大年”,政策暖風頻吹提振民營企業信心。進入2024年,“民營經濟”更是成為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成為共識。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政策“組合拳”助力。聚焦民營企業融資堵點難點,專家認為,應積極拓寬民企多元化融資渠道,持續改善民企融資環境。
引金融“活水”
激發民企新活力
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滋養。開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為民營經濟發展送來了政策“大禮包”,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1月2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普惠金融司司長郭武平表示,今年將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民營小微企業法人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1月25日起,分別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2月20日下調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25個基點。
2月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專題會議,進一步部署落實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相關工作。會議要求,各商業銀行要主動對接協調機制,對推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要及時開展評審,加快授信審批,對合理融資需求做到“應滿盡滿”。
據悉,商業銀行開年以來通過主動觸達、靠前發力,積極走訪了解民營企業開工需求,引金融“活水”激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
“眼看開年生意紅火訂單不斷,現金流卻‘掉鏈子’,只能干著急。”寧波的王先生經營著一家塑料制品貿易小微出口型企業,由于春節期間外商訂單激增,企業進貨資金面臨短缺難題。
就在王先生一籌莫展之際,上海銀行客戶經理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個人資產情況制訂了詳細的融資方案,及時授信245萬元,解決了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
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
改善民企融資環境
對于民營企業而言,融資是一個難題。
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出臺系列政策舉措,聚焦疏通民營企業融資堵點,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將資源向民營企業傾斜。2023年11月,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
信貸、債券、股權被視為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的“三支箭”。專家認為,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應不斷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持續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
“長期以來,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對民營企業和創新經濟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宏觀杠桿率偏高。”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應不斷提高直接融資在民營企業融資中的比重,下大力氣深化債券市場建設、推動資本市場改革。
一組數據可以觀察金融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質效。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信貸結構持續優化,2023年末普惠小微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3.5%和31.9%;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2.6%,較2022年末高1.6個百分點。
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報告顯示,2023年12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5%,較2022年同期低0.22個百分點,持續創有統計以來新低。
政策暖風頻吹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在業內人士看來,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多部門政策“組合拳”發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
近期,多地相繼召開“新春第一會”,“民營經濟”成為高頻關鍵詞;一系列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信號持續釋放,與金融形成合力,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例如,貴州近日出臺《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優化發展環境、加強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強化法治保障等8個方面,出臺了36條政策措施。日前,湖北出臺《湖北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辦法》,旨在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維護民營經濟組織合法權益,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創業創新,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董希淼表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最根本的是優化營商環境,通過落實“放管服”改革、打破隱形壁壘等一系列舉措,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企業發展創造可預期、更穩定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從根本上穩定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和預期,進而激發和擴大民間投資和市場需求。
“春江水暖鴨先知”,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冷暖很有發言權。全國工商聯面向超14萬家民營企業開展的調查顯示,2023年度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得分較2022年度小幅上升,超九成樣本企業認為2023年中國營商環境有所改善。(記者 陳佳怡)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