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江蘇、山東、河南等地近日召開“新春第一會”,圍繞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等作出部署,以起步即沖刺、開局即決戰的精氣神,全力吹響拼經濟沖鋒號。
聚焦高質量發展
2月18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這是繼去年“新春第一會”在廣州舉行后的又一次全省總動員,主題再次聚焦高質量發展。
去年廣東生產總值達13.57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龔國平表示:“高質量發展本質是創新驅動發展,廣東曬出‘含新力’滿滿的成績單: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4年全球第二,高新技術企業、入庫中小型科技企業數量均超7萬家,企業創新活躍成為廣東經濟的特色長板。”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稱,廣東將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統籌推進深圳光明、東莞松山湖、廣州南沙三大科學城建設,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優化布局,構建深港河套和粵澳橫琴“兩點”、廣深港和廣珠澳“兩廊”的創新格局。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向海內外發出邀請:“讓我們一起打造生物醫藥的東方大灣區。”
河南省項目建設暨一季度“開門紅”推進會近日在鄭州召開。會議提出,河南要持續深化“萬人助萬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要下決心在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上實現新突破,制定數字化轉型指南,開展數字化診斷,選樹典型示范,帶動更多企業上云、用數、賦智;要下決心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實現新突破,聚焦核心關鍵技術、新品研發、設備更新、品牌塑造等方面加強支持指導,助力企業跨越發展、轉型蝶變;要下決心在招大引強、招才引智上實現新突破,鼓勵鏈主企業延鏈補鏈,引導中小企業融群入鏈,暢通企業引智渠道,靶向引進更多高端創新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推進高水平開放
山東全省高水平開放暨高質量招商引資大會2月18日在濟南召開,旨在通過齊抓招商、深化開放,培育發展新動能、塑造競爭新優勢,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孫愛軍表示,近年來山東省堅持以高水平開放拓展高質量發展戰略空間,對內對外開放布局持續優化,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中贏得主動。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對共建國家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16.5%,累計布局建設16家省級以上境外經貿合作區。去年全省共招引落地項目4909個、到位資金7667億元。
高水平開放是高質量招商引資的必要條件,高質量招商引資成效是檢驗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標尺。孫愛軍表示,下一步,山東省將抓住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旅游發展大會等重要契機,力爭重大活動簽約項目2000個以上。
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強調,推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招商引資是系統性、戰略性工作,必須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凝聚合力,形成上下聯動、互促共進的工作格局。
2月18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推進會。
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表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是著眼國家創新全局賦予江蘇的重大使命,具有戰略性、全局性意義。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產業科技創新’是主攻方向,‘具有全球影響力’是目標定位。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具有與之匹配的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產業先導與產業組織功能、資源要素配置能力。”
據了解,江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重點要統籌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兩篇大文章。在科技創新方面,要高度重視“從0到1”的科學發現,著力推動“從1到100”特別是“從1到10”的突破和轉化應用。在產業創新方面,既要關注產業未來,又要布局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優化營商環境
上海近期召開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啟動“‘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系列活動,同時發布《上海市堅持對標改革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上海把堅持公平普惠原則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性工作,實施更多面向中小企業的普惠性政策,在融資貸款、信用修復、企業減負、包容監管等方面解決好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把整體政府的理念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原則,完善體制機制,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辦事效率,做到監管全流程全覆蓋,大力推進各區審批服務和行政執法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表示,要堅持對標一流,一體推進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優化服務等工作,增強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更好形成優環境、提信心、增活力、促發展的良性循環,推動營商環境整體優化;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市場準入、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堵點深化攻堅,提高各項政策舉措的有效性和執行力,更好回應經營主體關心關切;要堅持擔當作為,以更強合力抓好優化營商環境7.0版行動方案五大行動150項改革舉措的落地見效,持續提升營商環境綜合優勢。
2月18日,安徽省召開“新春第一會”,主題為創建一流營商環境暨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安徽省委、省政府去年印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8條,提出“3個70%”要素保障機制,即支持民營企業融資,其中政府性引導基金投向民營企業的占比在70%左右;保障用地需求,統籌全省新增建設用地、存量建設用地支持的民間投資項目比重在70%左右;保障能耗需求,全省每年新增能耗支持的民間投資項目占全部項目比重在70%左右。
安徽省委書記韓俊指出,要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營造人人重視營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時時處處都講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把服務企業工作做精做細,讓企業家暖心放心舒心,從內心深處為安徽的營商環境點贊,讓好的營商環境成為安徽的金字招牌。
(文/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 崔 浩 張建軍 薛海燕 蔣 波 梁 睿 李治國 )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