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央企254家子公司落地保定
本報記者 頡亞珍 通訊員 張巖
11月30日至12月1日,2023投資保定發展大會在保定舉辦。保定市委書記黨曉龍在致辭中說,保定牽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20家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在保定落地、總數達到254家。
近年來,保定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優化和提升營商環境,全力對接優質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本次大會上,一批重大投資領域項目落地保定,22個現場簽約項目總投資金額約595億元。
優化環境打包支持政策
作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近年來,保定市立足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京雄保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堅持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優化和提升營商環境,密集出臺多項優惠支持政策,釋放強大發展動能。
本次大會發布了《保定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96條》《保定市招商引資支持政策服務包》。前者對標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先進經驗,圍繞持續優化市場、政務、要素、法治、信用、人文“六大環境”,著眼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保定成為最佳投資目的地”。后者圍繞投資者廣泛關注的保定市七大主導產業和各縣市區特色產業,梳理匯總了四縣兩級在產業發展、資金獎勵、用地保障、人才招引、企業服務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易于掌握和使用的招商引資支持政策明白紙和說明書。
優質項目與保定攜手共贏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保定依托優勢全力對接優質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關村發展集團副總經理伍發平表示,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項目是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8年多來,與保定合作運營成效顯著、成果豐碩,將積極謀劃推動更深層次的合作,拓展新賽道,共建投資新高地。
北京軌道交通技術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耀介紹,河北京車落戶保定6年來,建設發展得到了保定市政策、稅收、人才等諸多惠企政策的大力支持。100天洽談簽約、60天辦清證照、90天依法征地、400天開工達產,使公司短短幾年便實現了建成投產、項目試制、全面量產的“三級跳”,并被譽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典范項目”。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分享了與保定的雙向奔赴、攜手共贏。2020年7月,在保定市委市政府的熱情邀請下,雙方就合作共建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項目進行了初次對接。在接下來的1200多天里,打造了一座總投資17多億的博物館。
大會發布了為保定城市發展、產業升級、城市形象提升等作出突出貢獻的“城市合伙人”名單,分別為李樹深、張杰、吳少輝、中關村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兒童腫瘤病因及防控體系研究團隊、中國信通院河北科技創新研究院、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建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中制(北京)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相關稿件